和历史有关的兴趣爱好?

成长网 2023-01-01 07:43 编辑:admin 275阅读

和历史有关的兴趣爱好?

书法,或者绘画!写作等都可以!

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课堂应加强历史与时事政治的联系

如果你是一位细心的老师,你会发现,若你在上课时讲到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所有的学生都会把目光盯向你。既然如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关心现实,准确把握现实。只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生、演变,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联系现实,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关心现实的有心人。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和现实作了适当的穿插和联系:比如:把2010春季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与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联系。把欧盟、亚太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合作组织的重大活动与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把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中的孔子、孟子、墨子和必修一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中的空想以及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启蒙思想)相联系。把联合国的活动与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中的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相联系。此外,我们可以把经济全球化、能源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均可与相关历史知识相联系。

例如:我在复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中日关系时,把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引入课堂:结合钓鱼岛问题复习中日关系的演变,从中到今。让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了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弄清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明白了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这样不仅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作出适当的指引,让学生少了些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对待任何事情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二、历史课堂要关注社会热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高考复习备考的直接针对性。

一谈到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特别是男生,那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课堂上把历史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无论是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都一直关注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社会热点常常用来作为综合能力测试的背景材料。

新课改的高考出题,将会进一步突显这一特点,从社会热点出发,挂靠教材知识。我们历史的高考题一直把一些社会热点作为高考重点考点。比如:三农问题、近代化问题、中俄中美关系问题、建立社会和谐问题、关注民生问题、大国崛起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反恐问题、周年纪念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

例如:2012年江苏单科高考题第23题从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 用;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并且要求学生说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通过这一个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认识,映衬了当前关注民生和社会福利问题的时代热点。

再如:2007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7题,要求学生根据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认识,映衬了我国目前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热点。

三、历史课堂联系现实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大家都知道,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这是一种认知迁移能力。我们历史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学生认识到: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居安思危,振兴中华。这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狂热中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但这深刻的历史教训并未让所有当下的人们所吸取,这就可以联系当下的一些地方继续违背这个规律,只顾眼前利益,不着眼于未来,这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从近代德国、日本崛起及兴衰中得到借鉴:中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这可以联系现实,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是比较艰难,特别是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下,周边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美国对中国一直不感冒,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并要用实际行动来爱国。

四、历史课堂中联系现实不能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我们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不管三七二十一,以追求形式联系现实,在课堂上把一些与教学内容并无密切关系的现实问题或事件,加上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大讲特讲,使课堂教学庸俗化,使学生找不到重点,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在联系现实时,只有那些比较重大并且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现实问题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加以利用,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科能力的作用。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不能过多地去大谈老师对社会热点的看法,而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必要的时候做适当引导。同时在课堂上对联系现实的内容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讲社会热点冲淡了历史课的主题,不能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或时事课,让学生产生感觉老师是在散打。如果这样,就削弱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效率受到影响,同时也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长远来看,反而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要切记不能犯这种错误。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沦为“旁听者”的现象。同时在所设计课堂中更多的避免“点将”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互动中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以及思维去认识,理解事物。

二、将理性内容形象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太过理性的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容易使学生左脑处于超负荷状态,容易产生疲劳的象征,因此学生容易兴趣索然,相反,右脑常常被冷落,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平常课堂上应该更加注重使用幻灯片,影视等素材教学,让历史知识赋予形象化,直观化,动态化,那么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还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

三、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历史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

四、适当把握研究性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回归学习历史“热情”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好奇与探究心理的激发下,从所感兴趣的各种现象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阅历、解决问题、成熟人格、学会学习、养成学习习惯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学理念不断的传播,研究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当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调节剂”,也就是说,在教学事件与空间有所局限的情况下,适当对研究性学习加以运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乡土文化一直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就海南本土而言,先太夫人,海瑞,五公祠等都或多或少是历史融合本土文化的结合体,毫无疑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点。

五、适时做些巩固性练习,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把握教学不甚到位,因此常规教学时有陷于“表演”,落于“花哨”现象,这种缺乏实际性内容的教学,虽然能够短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往往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空洞,总有课堂热闹课后忘光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必然失去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课堂中添加练习或者课后适当选择些识记性作业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也是维持其兴趣的不错方法。举个例子,当学生再面临众多次的考试后,答题思路不明确,甚至无从答题,那么成绩必然不理想,那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明显的厌学现象。所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兴趣就提高起来。

提高学习兴趣,显然已经形成共识。当代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更应加大考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当然,我们在把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能过于流于形式,过于讲究“热闹”,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应该重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快感的同时,能够快速的把握知识,这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