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学习阳明心学没有兴趣)

成长网 2023-03-30 03:01 编辑:admin 278阅读

一、阳明心学

王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让我们通过60句阳明语录来了解王阳明:

一、立什么样的志就是什么样的人

年轻的时候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地动心为耻。

3、我以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莽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就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的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正真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能相信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别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许多禅师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由于工作原因先发一半剩下的晚点补发

二、你看过王阳明的心学吗?

看过,感悟颇深,知行合一是真理是定论而不是一种方法措施知行合一是天然存在的,就好比你闻到香味就感到香,而不是闻到香味后才觉得香,对于致良知还不是很明白,无善无恶心之性,有善有善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除恶是格物,不是很懂,致良知是强调分清善恶,知行合一然后自然格物,但是怎样才能致良知呢,既然心是无善无恶的,那么为什么心之动产生的意却有善恶,如果把这份意当作是理在心中的一种表现,那么理又为什么会不确定呢,比如说狼吃羊羊吃草熟恶熟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那么那种认识是良知呢,如果说无法认识到良知是因为内心的私欲使心无法看清受到蒙蔽,那么心及理,理是什么应该是自然的一种规律吧,那么难道私欲就不是自然的产物吗,总之个人太年轻经历不够对阳明心学感悟不够,也许某天能顿悟吧。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很不错,无论在哪个年代,什么样的环境,很多人都只是注重表面上的成就,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财富欲望的膨胀,财富增长的问时,内心却越来越迷茫。你会发现有钱的人并不是全部快乐和满足。欲望之火越燃越大,终于一天会引火烧身。‍‍

‍‍我觉得阳明心学可以说是唯心思想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中国甚至东亚文化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阳明心学已经不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想。而对于这种思想的解读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只能说阳明心学已经类似于禅宗,讲究的是顿悟或者类似于道。读他的东西有一种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甚至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理解。看来还是自己对哲学思想研究缺乏灵性。‍‍

今日之世,学阳明心学者很多,真搞懂并得其受用者不多。大多数人,或流于心灵鸡汤,或归于成功学心理学,或陷入言语哲学,或堕入“佛禅“之偏,真可谓:学道者如牛毛,明道者如犀角。当然,学道这种事情,自古及今,皆是如此。有道是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不明识知之辩,不能透化入心,而此种转换,非认知理性之努力可以达到。

古人先格物,从天地万物中感悟可以用于生活的方式方法。王阳明指出这是不对的,王认为你用心去看,天地万物才生动形象起来,你不看,天地万物就跟你一样平静。这有点类似于佛家说的“风没动旗没动是你心动了”的说法。王还说过,天地万物都蕴含了天地大道,那人心里自己也应该存在天地大道,道就在自己心里。

三、冒昧请问:学习阳明心学能否改变长期内向,自

不能,学了阳明心学只会说话行事更加小心谨慎,需要做到言之合义,行之合理。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外向开朗说白了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名利之心,比如通过健谈来建立所谓的有用的人际关系,通过大庭广众作秀来提高人气,或者通过抓住机会帮助他人试图讨好对方或者使对方欠人情以报答自己。这些不诚于心的事情都是儒家坚决反对的,也就是阳明心学所完全否定的,但是恰恰这些所谓的厚黑欺诈功利手段又是必须外向表达的从而自然而然被人认为只有这些行为才叫外向、自信。因此,不要执着于所谓的内向外向,阳明心学的关键在于使你做人做事都能诚于心,立于理,凡事凭良心行事即可,内向不代表自卑,外向也不代表自信,两者本身并无对错之别,不必过分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