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的课后题?

297 2023-11-18 15:47

一、伯牙鼓琴的课后题?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意思: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

二、伯牙鼓琴笔记摘抄清晰?

(一)聚焦句子,想象画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周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聚焦句子,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像子期一样,体会伯牙心中所念,感受到乐曲的变化。是啊!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子期都能听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知音”,哪怕俞伯牙那一心为国的志向,也只有锺子期才能听得出。伯牙能得到这样的知音,心情怎样?正如学生所说,或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或兴奋不已……一个人弹奏,另一个人听,一个人弹奏,另一个人懂他心意。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还真是相见恨晚啊!

(二)黯然诵读,体会情谊。

接着,周鹏老师将挖掘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用感人至深的课堂呈现了出来,周老师配乐讲述了后来的故事:于是他们俩约定来年相见,伯牙赴约,然而造化弄人,伯牙面对的不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的墓。接着PPT呈现了伯牙在子期墓前的情景,这一刻,仿佛天地之间为伯牙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周老师黯然伤神地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伯牙在子期墓前弹奏的最后一曲:

子期,

子期兮,

你我结金义,

历尽天涯无是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周老师的诵读,让我泪流满面,知音难觅,造化弄人,课堂情到深处,学生随着教师一起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浓厚的伯牙悲痛欲绝的内心。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伯牙鼓琴中伯牙琴的传说?

汉唐以来流传着伯牙学琴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这个故事是否具有真实性并不重要,它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琴家们已经认识到体察现实对创作及表演的重要性。至于目前流传的《水仙》,很多琴家并不认为它是表现上述题材,而是表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因而名之为《秋塞吟》。

四、伯牙鼓琴 伯牙是谁?

伯牙鼓琴一文中的伯牙,是指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俞伯牙。

俞伯牙(前387年-前299年),本名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荀林父后裔,任职晋国大夫,他是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因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而闻名于世。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五、伯牙鼓琴歌诀?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伯牙鼓琴语言?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仅仅只有77个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七、伯牙鼓琴主旨?

伯牙鼓琴的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意义:

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八、伯牙鼓琴停顿?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九、伯牙鼓琴能力?

伯牙的琴技很好,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十、伯牙鼓琴,佳话?

《伯牙鼓琴》这个故事留下一段七字佳话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其弹琴技术之高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