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阅读原文附答案
导语: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穿井得人》阅读原文附答案,欢迎阅读学习!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20、解释加点的词:(2分)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 ▲ )
(3)不若无闻( ▲ ) (4)吾穿井得一人(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国 ▲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2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参考答案
20、等到……时候 说,谈起 不如 得到 评分标准: 每处0、5分
21、(1)全国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22、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蛮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答对一点就给满分)
《井绳》阅读答案
1.诗意的语言。作者将劳动者最普通的劳动写得如诗如画,令人如醉如痴。“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这简直是一种舞蹈,是一种安于自然、乐于自然的闲适,这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语言使勤劳、知足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2.巧妙的对比,同样是为了“通往月亮”,父亲只需要三米长的井绳,美国航天局却“爬”了三十万千米远:同样是一个月亮,父亲看到的是嫦娥、吴刚、李白的月亮,美国航天局却只抓到几块冰冷的石头。美国航天局“爬”上的“月亮”是实指,而“我”的父亲打捞上来的“月亮”是虚指,这种虚与实的对比使得美国成了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而平凡的父亲却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关学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凝聚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比的应用突出了乡村生活的诗意,也对冰冷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小小的嘲弄,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本文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希望现代人要放下浮躁的心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境,去面对纷繁的生活。
本文阐释的“月亮”已不是真正物质意义上的月亮了,它象征人类心灵的安静、清澈、神秘。
前一个“月亮”是实指,指天上的月亮。后一个“月亮”是虚指,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或寄托了父亲心中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平凡。勤劳。热爱生活。缺乏知识。
因为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再不做美丽的梦。在作者看来,父亲生活于天地之间,勤劳、质朴,任劳任怨,热爱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作者构思巧妙,善于运用虚实对比,文笔质朴而洒脱,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首先发现的。在他们之前,在古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水,一根井绳,一颗虔诚的心。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内心安静一些,清澈一些。低下你高贵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洁净明亮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不再做美丽的梦。他们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他心目中的月亮仍然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是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吴刚的月亮。没读过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那个月亮。
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他一生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抬头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水井里等待出水的月亮。他弯下腰伸出手,就把那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乍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有多长?据美国航天局说,是30万公里。走了30万公里,他们到达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丈量了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3米。父亲通过这3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冷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父亲满身满心披着圣洁的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我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我记着父亲的那根井绳,3米之下,就能接触到月亮;3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般的月光。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折腾:
(2)肢解:
2.“井绳”指的是什么?作者用它做题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第13段连用了三个反问句,是要说明什么?
4.本文主要写父亲用井绳“打捞月亮”,为什么又以大量篇幅来写美国宇航员登月?
5.“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这个描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