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二、写关于“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事”为题写作文
我学习生活中的乐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是勉励无数好学者、求知者发奋、向上的名言,而这也告知我们学习是艰苦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树立“学习是享受”的观点,让我们感受到了读书虽苦,但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们渴望欢乐,无人喜欢忧伤,它们两是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着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显示自己得天独厚的才能。作业多,考试多,学习真的好累、好烦!现在的我们总会抱怨学习的苦累,但我个人认为学习的东西对自己的将来可能用处不大,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是思维的技巧,这才是学习的真谛,而我们将来要用到的也是才思敏捷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此,理解了这些,就不会感到学习太苦、太累了。
学习其实并不是同学们眼中的那么地烦人事,有时在上课时会感到很无趣,很想睡觉,那么,说明还没有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投入到书本中。会在上课时全身心的参与进去,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有什么感想就大胆的说出来,这样才能记得更牢、理解的更深,这样就不会觉得上课乏味了。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体会到上课学习的乐趣。
作业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它也不是想象中地那么烦人。每当做作业时,总会觉得心烦意乱,毫无头绪,觉得作业如此之多,根本就做不完。那么,说明还没有投入作业中,有时可以把作业当成一个电脑游戏,在做之前先计划一下时间,这样会感到作业一点不多,然后开始“游戏”,而作业最大的快乐也在其中:每当做完一道题,你的心中就会涌出一股成就感,那么在做完所有的作业后,就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同知识进入你的脑中。这时样就不会觉得作业的繁多了。放松心态去“游戏”,才能体会到作业学习的乐趣。
考试其实也不是件头疼的事。每次考试中觉得自己的无知。其实不然,只要把考试当成一场比赛。与时间和题目的比赛,在做题时放松心态,当成是在做作业,那么就能从考卷上看到平常的缺漏,以后加以改正、牢记,很快就能得到提高,而考试的乐趣就在这。不会做不要紧,以后改正就行。踏实面对,才能体会到乐趣。
细细地去品味吧,学习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试着享受学习,就会渐渐喜欢学习、爱学习,等待的将是硕果累累的知识,学习的真谛。只要记住:其实学习是件很有趣的事。
三、关于学习的故事
中国古代史成语故事非常多,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和爱讲故事的特点,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以牵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如:利用成语故事讲春秋战国思想家,用成语故事《孟母三迁》做为导入框,生动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听故事后教师设疑导入:“孟母含辛苦养大的孟子,长大后有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呢?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造思想潜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讲光子思想观点时,又可以引入一个成语《塞翁失马》让学生讲述,教师归纳故事论述的祸与福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书中找是谁的思想观点,这样问题和故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印象深刻。 再如:讲主要战役长平和巨鹿之战时,先讲成语故事《纸上谈兵》《破釜舟》,来渲染课堂气氛,学生在倾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时,大脑高度兴奋,兴趣盎然,这时教者提问:来源于什么战役?交战双方是谁?结果如何?启发学生多思,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去记忆战役名称,时间、双方及结果。这样的课,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能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资料: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