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说明什么道理

成长网 2023-07-09 13:13 编辑:admin 299阅读

一、韦编三绝说明什么道理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二、韦编三绝题目意思

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1.韦,熟牛皮。

2.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

3.三:指多次。

4.绝:断

近义词:近反义词解析 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反义词:偶一为之

相关例句

1.刘老先生读书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瞭若指掌。

2.我们读书如果能做到韦编三绝,就一定会取的很大进步。

3.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三、韦编三绝的理解和体会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四、韦编三绝的译文

韦编三绝的意思,孔子在晚年在通读老子的易经,他经常翻阅易经这本书,书的皮条断了很多次,说明孔子这个人刻苦读书精神。

五、韦编三绝的大意

答:我想你可能问的是韦编三绝的意思?因为没有韦编三节这个成语。

韦编三绝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含褒义。

六、韦编三绝讲了什么道理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七、韦编三绝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出自《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 《易》,序 《彖》、《系》、《象》、《说卦》、《文言》。读 《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释义用法: 孔子晚年精研 《易经》,由于翻看的次数太多,以致把串连竹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后以此典形容勤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