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别》分段及段意
1、2是一个3、4、5是一个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王维的《送别》解释
送别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三、有关分别、别离、毕业等的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 :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班会背景1、进一步贯彻中央“两办”文件精神,落实区普教系统德育工作要求,以申奥成功为锲机,通过班会这一生动、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切实提高德育的创造性、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有强烈责任感,有良好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和较高理想情操的新生代。2、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和健全人格的工民。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3、针对初三年纪学生的思想,O固规范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初步树立升学就业思想,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二、班会目的以“路在脚下”为一条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我们的生活相贴近,回忆昨天,面对今天,憧憬明天。1、昨天记我们初三(3)班在初一和初二曾经走过的路。通过系列节目,让大家了解自己前两年走过的学习生活,回顾以前,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在,强调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过渡到今天。2、今天记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升学就业问题,我们正在走的路。通过系列节目,让大家了解目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条件,正视自己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无正确的目标和态度以及怎样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的问题,强调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走向明天。3、明天 自己组织
四、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黄鹤楼送别主要写了什么
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东下去往扬州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五、丰子恺 送别
一、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