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玉上面的附属物去不掉怎么办?
根据目前我国古代玉石收藏与鉴赏领域的一般经验常识,以及古玩爱好者的实际经验体会,一般来说,古玉上面的附着物去不掉,千万不能用工具强行用外力去除附着物,否则会很容易损伤到古玉表面的。
我们可以采用热水温泡法来逐步去除附着物,也就是把古玉放到热水里泡上半个小时,这样古玉表面的附着物就会软化,从而比较容易进行清除。
二、玉器鉴赏与收藏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玉文化源流
第二章 玉是什么
第三章 玉器源头探幽
第四章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五章良渚文化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六章 夏商周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七章 春秋战国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八章秦汉魏晋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九章 隋唐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十章 宋元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十一章 明代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十二章 清代玉器鉴赏与收藏
第十三章 玉器的价值判断
第十四章 古玉辨别方法和技巧
第十五章 玉器的收藏投资方法
三、古玉和田玉收藏价值
在当今社会,和田玉以她独有的特质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玉和田玉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古玉和田玉收藏价值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田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更显其尊贵厚重而富有灵气。
自古以来,人们相信玉代表正气、好运、德行、内涵和灵性,它能护身、定惊、避凶、安家、驱邪,使人平安吉祥,万事如意。
人们佩带玉、收藏玉、摆设玉,也凝聚了这些美好的希望和信念。
材质稀有珍贵:
和田玉产自大山深处,历经亿万年的岁月侵蚀,形成如今熠熠生辉的瑰宝。玉,因其美丽且晶莹剔透的材质,惹得无数美人君子趋之若鹜。
它资源有限,上千年的开采利用,使其所剩无几,尤其质量上乘者更是稀少珍贵。
成分稳定,易于保存:
玉器的化学稳定性极强,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质变。一件玉器可代代相传不氧化、不霉变、不腐烂。
而且,只要不和尖锐的物品发生碰撞,玉一般不易受损;另外金银、金属类饰品容易与酸碱发生反应,而玉的化学成分稳定,千百年来,不会发生改变,稳定性较强。
工艺美观,极具观赏性:
玉雕作品以丰富多彩的题材、吉祥美好的寓意、神奇绝妙的雕工、高贵典雅的气质、温润晶莹的材质、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性,有品不尽的味道和感觉。
玉雕大师们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将技艺的展示变为艺术的呈现,以形传意,以物达意,在保有玉石本身价值的同时,通过玉雕师的技艺,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和田玉收藏的文化价值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乌衣巷》里的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用来形容当今和田玉收藏再合适不过。玉文化是中国文化里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流传“最”广的文化,用这些“最”来形容玉绝不是夸张,对比人们对瓷器、字画等古玩的喜爱,和田玉的时间跨度最大,在没有四大发明的时候,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远古的人就发明了用玉石作为生产工具,用玉石作为祭祀神物,用玉石来区分等级制度,用玉石作为装饰物。各个文明时期都留有玉石作为历史的印证,这比任何历史书籍更有说服力。
翻开一门门的玉石教材,里面对玉有很多的划分,软玉――硬玉说、四大玉石、各种软玉等等,而和田玉作为玉石里的重要品种,是玉石中的“王”,我们所指玉石均指我国新疆和田的玉石,中国自古以来的玉石之路,就是指和田(于阗)与中原之间的运输之路。而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太多。
和田玉自进入中原王朝后,就一直作为神玉、王玉而存在,中国的古代史籍里记录了中国帝王和王公贵族用玉的严格制度,寻常百姓是无法拥有的,特别在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朝时期,玉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制玉用玉之精让人叹为观止。唐宋之后,民玉才逐渐出现,而到了明清时期,和田玉又被统治者赋予了近乎“神圣”的地位,到了乾隆年代达到了顶峰,也就是“乾隆工”。鸦片战争后,和田玉相对走入了一个“低谷”,直到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进入了最为“萧条”的时期。
什么都是相对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盛世藏玉,乱世藏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和田玉从未因为战乱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和田玉自身的价值最终仍要体现出来。自2000年以来,和田玉价格每年递增的速度超过了任何艺术品,也超过了很多升值的物品,这一点不夸张。去过和田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当你眼前浮现着茫茫的旧河道,被翻过一遍又一遍的沙砾,千疮百孔的玉龙喀什河,手中的玉(籽玉)怎么贵也不为过,因为它们是无法再生的“大地的舍利”。和田玉以昔日王者的姿态进行强势的价值回归。
当然更重要的是,和田玉凝结了中国人所能想到一切美好的词汇,五德、九德、十一德,古人们赋予了和田玉所有美好的字眼,比德与玉,无故玉不离身,和田玉已经成为中国人美德的象征。
和田玉收藏行情分析 和田玉的收藏者越来越多,说明市场的繁荣以及消费者消费层次的提升。但由于和田玉收藏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玉石市场还有不成熟的地方,和田玉虽热也需要冷静对待。
全国各地都以翡翠玉石为收藏的首选,和田玉更是让人趋之若鹜。但大众收藏的藏品普遍价值不高。收藏者虽然十分用心,但一般的收藏普遍档次不高,在民间玉石收藏精品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