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国也?

184 2023-11-03 22:33

一、寡人之国也?

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如下: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二、牧场之国课后答案?

课后答案就是这里是放牧的天下。

三、寡人之于也概括?

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四、孟子在寡人之国之于国也体现出仁政的具体主张?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说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让梁惠王自己提出疑问,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当然是仁政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让梁惠王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没能实行仁政。

第三部分孟子论述了使民加多的途径则为实行仁政。基本途径包括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在解决了百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发展丝织业,让五十岁的人就穿上丝绸衣服,发展畜牧业,让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展教育事业,让孝悌之理深入民心,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而推而广之。

扩展资料

孟子和孔子的仁政之不同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点。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可以说是仁政。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五、寡人之于国也字词?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

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则】

假设连词“如果……就”、“只要……那么……”。

【粟】

小米,这里泛指粮食。

【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现在山西省西南部。

【察】

详审,考察。

【政】

政务,政事。

【无如】

没有像……

【加少】

更少;加,更。

【对】

本义是对答、回答,常指臣对君、下对上说话。

【好战】

喜欢打仗。

【请】

表敬副词,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以】

介词,用……来,拿……来。

【填然鼓之】

填,拟声词,鼓,此处用如动词击鼓,之,衬字,无义。

【既】

副词,已经、……以后。接:接触、交锋。“兵刃既接”指战斗已经开始。

【走】

跑,此指逃跑。

【或】

有人,有的人。

【何如】

“怎么样”、“怎么办”等。

【直】

副词,仅仅,只。

【耳】

用于陈述句末,表限定或肯定,“罢了”“而已”“不过……罢了”。

【无】

通“毋”,不要。

【多于邻国】

比邻国多。

【“不违农时”】

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

【违】

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时】

季节。

【谷】

粮食的总称。

【不可胜食】

不可以完全吃掉,意为“吃不完”;胜,尽、全。

【数】

细密。

【罟】

网。

【洿】

浊水不流,这里指池塘。

【以时】

按照一定的时间,指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

【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

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憾】

遗憾。

【王道】

用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树】

动词,种植、栽种。

【衣】

穿。

【豚】

小猪。

【彘】

猪。

【畜】

畜养,饲养。

【夺】

失去、耽误。

【谨】

谨慎,这里指认真办事。

【庠序】

古代乡学的名称。

【教】

教化。

【申】

反复陈述。

【悌】

敬爱兄长。

【义】

道理。

【颁白者】

须发花白的人,颁,通“斑”。

【负】

背着东西。

【戴】

顶着东西。

【“颁白者……”】

六、寡人之过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秦代 · 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七、寡人之于国也虚词?

《寡人之于国也 》虚词整理: 以:(1)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根据,按照。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凭着。(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把。之:(1)寡人之于国也 之:去独,不译。(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去独,不译。(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之:的,结构助词。而:(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而:却,表转折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而:却,表转折 (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而:表修饰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而:表并列,并且。

八、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可谓尽心尽力。河内遇到饥荒灾害,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再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我了解了一下邻国的治国策略,没有一个君主像我这样用心了。但是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跑了一百步就停下来了,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只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的,如何?”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但他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扩展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正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九、寡人之于国也文体?

《寡人之于国也》文体是散文,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十、寡人于国也解读?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