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解放》的现实意义?

成长网 2023-07-05 02:04 编辑:admin 300阅读

电视剧《解放》以三年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革命领袖为主要人物,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原突围、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三大战役直至渡江战役等的重点描写,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解放军和人民群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胜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腐败政府和军队的曲折过程。整部电视剧从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开始,一直讲述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景式展现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条战线上的殊死较量。

《解放》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作。

《解放》是以三年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具有史诗品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首先,让我们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有哪一个王朝因兴衰而起的战争可与之相比?没有!秦朝末年发生的楚汉相争,基本上在长江以北的淮河、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发生的三国之战,也不过限定在黄河、长江两岸……而解放战争则是一场北起白山黑水、南到天涯海角的伟大的人民战争。因此,它必然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伟大民族。我们的祖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却一步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任西方列强瓜分、鲸吞;英雄的中华民族也变成了东亚病夫、西方列强皮鞭下的奴隶。但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带领受奴役的人民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希冀探寻一条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建立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历经一百多年的奋斗、牺牲、探索、寻觅,中国人民逐渐选定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从黑暗走向光明,再经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打垮了国内外一切敌人,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只属于最广大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伟大的新中国不仅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用生命、鲜血选择和创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国内外千方百计诋毁、扼杀新中国的敌人最有力的回击。 这就是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的历史意义。 另外,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还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1946年6月26日是解放战争的起点。那时的蒋介石手握近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声言三个月消灭“土八路”,统一全中国。其威其势,当年的西楚霸王难以与之相比。三年过后,蒋介石虽未上演乌江自刎的悲剧,却怀着无限的遗恨自大陆逃到了台湾。而蒋氏演出的这段历史悲剧所留下的历史教训,还不足以使后人——尤其是所谓的先知先觉们深思吗?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及其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靠着几十万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被迫应战。三个月后,相继丢掉了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接着,华北根据地张家口失守,华东根据地临沂被占,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退到松花江以北,革命圣地延安也成了蒋介石的战利品……但是,有了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最终上演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史剧: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消灭了国民党200多万精锐部队,从此,天下大定。而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所书写的这幕史剧——尤其是胜利的经验,还不足以使今天的人民——尤其是政治家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吗? 这就是我写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的主要目的。 如何写好《解放》 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是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正剧。因此,一位严肃的有良心的剧作家必须遵守如下的创作原则: 坚持唯物史观。判断一个政党、一个政治家不是看他的宣言,更不是看他在日记中怎么写的,而是看他的政治行为是推动历史的前进,还是阻碍历史的前进,甚至是拉了历史的倒车。三年解放战争早已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国内外的一切敌人,创建了新中国,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是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所欢迎的。相反,国民党反动派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倒行逆施,为人民所唾弃,也为历史所证明。 但是,近来海内外有一部分人有意伪造历史,在贬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同时,公开地为国民党及其领袖人物蒋介石大唱赞歌。再者,由于蒋介石日记的公开流传,某些史学家有意无意地借此篡改历史,似乎让蒋介石变成了一代完人。 说到蒋介石的日记,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是“修身日记”。 世人皆知,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并要求走仕途的学人照此古训进行终身修养。由于“修身、齐家”多为个人品德修行之事,可以写入日记,传之后世;而“治国、平天下”则是国之大事,一般不准写进私人的著述。故先人称这类日记为“修身日记”。近代曾国藩的日记、蒋介石的日记就是最为典型的“修身日记”。 曾国藩在日记中可以自责早年争抢友人的小妾,但他绝不记述为何数度抗旨不从,一定要在南京杀害太平天国的降将李秀成的原因。自然,他更不会在日记中如实记录湘军攻下南京以后,放任部属屠城三日的罪行,也不会去写把天朝的财宝偷运回湖南老家,继之是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曾氏宅邸的丑事。 同样,蒋介石在日记中可以自责失败后在上海长三堂子嫖妓的行为,但他绝不记述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30余万共产党人的罪行。自然,他也更不会在日记中记录下令偷运黄金、白银、美钞去台湾,把就要迎来革命胜利的共产党人装进麻袋,于黑夜之中偷偷沉入黄浦江中的恶行。 对此,我坦诚地声明:我不仅不会把蒋介石的日记当做可信的信史,而且还清楚地知道“他们对那些永远不想让公众审阅的秘密文件的销毁”。为此,我要用唯物史观解读这段历史,用电视连续剧这种艺术载体,再现中华民族在这三年解放战争中所获得的真正解放。 艺术再现历史。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是以厚重的历史为基础的。但是,它不是史学意义的历史,而是艺术化了的历史。为此,我必须把史学家的史学思维转化成艺术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大胆地向《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学习,向大戏剧家关汉卿学习,向英国的莎士比亚学习,向近现代一切优秀的戏剧名家学习。如果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在学习古今中外艺术名家、名作中,能写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史诗风格的《解放》来。我的经验是: 一、在有限的政治空间中去作无限的艺术文章。直言之,艺术家的任务不是去挖掘所谓的政治秘史,而是在有限的政治空间中去开辟无限的艺术园地。这就要求剧作家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在所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载体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另外,说到历史题材的新旧,我还坚信没有过时的历史题材,只有不会出新的艺术家。 二、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运用历史事件去塑造英雄伟人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知名度越高的事件和伟人,允许虚构的空间越小;二是距离今天越近的事件和伟人,允许虚构的空间越小;三是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甚至是盖了棺还没定论的,允许虚构的空间则更小。由于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所写的事件、人物知名度高,距离今天又近,有的甚至还有争议,所以在创作时一定要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 三、坚持在典型环境中去塑造典型人物的原则,浓墨重彩地去创作艺术典型形象。对此,我们的前辈艺术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成功经验。例如:他们利用楚汉相争的典型环境,塑造了传之后世的刘邦、项羽、萧何、张良、韩信……一批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的盖世英才;同样,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借助三国之战的典型环境,演义了刘备、曹操、孙权以及关、张、赵、马、黄等众多的艺术典型。我作为一名党和军队培养的剧作家,有义务再现这段伟大的三年解放战争,有责任写好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艺术典型。同时,还要实事求是地刻画蒋介石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艺术形象。让今天的观众通过这些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感悟出更多、更深的治国理念,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新中国。 至于我是如何结构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的,又是如何营造解放战争的典型环境,进而去塑造典型伟人的,就不自吹自擂了。我想说的是:一路走来,我也看到了自己在创作上的很多不足。一是要更加自觉地挑战自己,敢于出新,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而自己是半路出家,在语言功力上尚有不小的欠缺,惟有加倍努力,方可使自己的创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