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势与政策的读书笔记可以读什么名著?
《永别了武器》
《中美交锋大纪实》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美国对华政策50年》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二、谍战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谍战小说排行榜前十名有:最强特种兵王、花豹突击队、王牌特工、11处特工皇妃、龙组兵王、近身特工、交锋、特工重生在校园、间谍的战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最强特种兵王
《最强特种兵王》是著名网络作家云中羊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卧底的故事,非常热血刺激。
2、花豹突击队
《花豹突击队》是一部网络小说,讲述了武术世家弟子万林和自己的花豹组成了花豹突击队,与恶势力展开了斗争。
3、王牌特工
主角林泽是一个不被认可的特工,因此被派到了家族大小姐身边,成为了贴身保镖,两人也因此互生情愫,最终林泽抱得美人归。
4、11处特工皇妃
特工楚乔在意外牺牲之后穿越到了大夏王朝,成为了女奴荆月儿,也由此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故事。
5、龙组兵王
《龙组兵王》这部小说对于人物的个性描写非常细腻,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讲述了一个神秘“兵王”的故事。
6、近身特工
《近身特工》是一部关于穿越的特工小说,文武严小开的灵魂意外附身到现代大学生身上,由此展开了一趟惊险刺激的旅程。
7、交锋
《交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热血的故事,喜欢谍战特工类型文学作品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8、特工重生在校园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特工重生之后的故事,毕竟有谍战特工的刺激热血情节,还有浪漫的都市言情内容。
9、间谍的战争
《间谍的战争》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非常的烧脑,讲述了关于间谍特工之间的斗争故事。
10、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富家子弟男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国难之际,它决定投身于抗战救国之中,由此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和阴谋,成为了民族英雄。
三、一场报仇雪耻争霸春秋的战争——晋楚邲之战纪实
公元前632年4月,晋文公重耳率领晋国军队为救宋而伐曹卫,在城濮与楚国展开了一场正面交锋,晋国军队利用楚军轻敌的弱点,击败楚国,从而奠定了晋国的大国地位,走上春秋霸主的地位,周王室册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主)。这次战争尽管楚国还未伤元气,但也使得在35年间晋楚之间未发生过的大战。
然而,春秋强国之间总是在不断争取诸侯国的来朝,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地域处于晋楚两国之间,是晋楚争取和不断讨伐的对象。
公元前600年,楚庄王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S(xì音西)缺救援郑国,郑襄公在晋军的帮助下,在柳芬击败楚军。公元前599年,楚王再次伐郑,晋国大夫士会率领诸侯盟国军队救援,在郑国栎地(今河南禹州市)附近的颖水北岸驱逐楚军,并留下部分诸侯联军协防郑国,楚军撤退。
公元前598年春,楚庄王再次率兵攻打郑国,又到达郑地栎城(今河南禹州市)。
楚国来时汹汹,郑国大夫建议说,晋楚两国都是不务德而以武力征服它国,我们只好谁来攻打就归顺谁,晋国楚国不讲信用,我们还能将信用吗?公元前598年夏,郑国就屈服于楚国,楚庄王在辰陵(今河南西华县西北)与郑国、陈国结盟。
与郑国结盟后,楚庄王派左尹子重攻打宋国。楚庄王自己率领大军后撤到楚国I地(yán,音延,今河南项城市南)驻扎等待消息,同时,命令尹孙叔敖在沂地(今河南正阳市)筑城,以此作为以后北上争霸的大本营。
面对楚国的入侵,晋国计划援助郑国,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公元前598年秋,晋景公派S缺率领使团到戎狄之地去与戎狄各部落结盟。戎狄各部落这时都遭受到其比较强大的一支――赤狄――欺凌,他们同意与晋国结盟,归顺于晋国。
郑国尽管在辰陵与楚国结盟,但它并未与晋国断交,暗中还是继续与晋国往来。
楚庄王十分气愤郑国的阳奉阴违,恼怒它的三心二意,于公元前597年春,率领军队进入到郑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城下,包围了都城。郑国向晋国报告消息,请求支援。
都城被围困了十七天,晋国援军迟迟没有消息,郑国难以坚持下去。郑襄公命人占卜以预测战事。先是占卜向楚求和是否吉利,结果是不吉利,又占卜询问在祖庙宣誓拼死以巷战抵抗,结果大为吉利。于是,郑人在祖庙前大哭,誓死一战。
郑人的哭声呼天号地,异常惨烈,哭声中透漏出誓死不屈的决心,楚庄王改变策略,调整部署,他命令楚军后撤。郑国人乘机修复和加固了城墙。继续坚持抵抗下去。
楚庄王重新整编了军队,又返回到郑都城下,再次包围了郑国都。郑国人坚持了三个月之久,最终还是被楚军强大的武力征服,楚国人攻破城皇门,一直打到离郑侯宫殿不远的通衢大街。晋国援军迟迟未到,郑襄公看到大势已去,已经无力抵抗,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郑襄公脱去上衣,袒胸露背,牵着羊以迎接楚王进城。他向楚庄王跪拜,低着头说,“我是罪人,得不到上天的庇佑,没能事奉好君王,使君王生气,来到敝城,这是我自己的罪过。要是君王想把我虏到江南,充实到楚国海滨无人之地,我也依然惟命是从;如果要灭亡郑国,把它赐给诸侯国,让郑国人做他们臣妾,我依然惟命是从。如果君王施以恩惠,顾念过去两国的友好,不灭掉这个国家,而让它事奉君王,等同于楚国的诸县,那可真是君王的恩德。我不敢对此抱有希望。但请君王考虑。”
庄王身边的大夫与将军都说,不能答应郑襄公的要求,我们好不容易攻陷它,就不宜再赦免它。
但楚庄王被郑襄公的诚心所打动,他开导左右人说,郑国之君能够这样袒胸露背,屈居他人之下,就一定能凭诚信对待他的人民,这样的国家我们是很难能够真正征服的。
于是,楚庄王答应郑国的求和,命楚军后退三十里,派大夫潘罚wang音汪)入城结盟,郑献公派以仁让忠良闻名于世的弟弟子良入楚为质。
晋国安定了北疆之后,就着手援救郑国,准备粮草后勤。夏六月,晋国整顿军队,重新整编了三军,晋国君景公任命荀林父为中军主将,先轸的后裔先e为副将,士会为上军主将,S克为副将,赵朔为下军主将,栾书为副将。赵括、赵婴两兄弟为中军大夫,巩朔和韩穿为上军大夫,荀林父之弟大夫荀首和大夫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相当于现今的政治委员)。强大的晋军,雄赳赳,气昂昂,向郑国开赴过来。
继35年前的城濮之战后,一场与楚军的再次正面决战一触即发。
晋军行进到黄河边时,得到郑国已经投降楚国并且两国签署了停战协议的消息。再去救郑国已经为时已晚,荀林父认为此去救郑已无意义,继续前进士兵都很辛苦,他想等楚军撤退后再去讨伐郑国。他因此提议取消救郑行动。
继城濮之战失败后,楚国历经三代君主的治理,在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等方面,都被中原诸侯国认为是不违背常道的国家了。它征伐陈国、讨伐郑国也得到国人的拥护,国内的商贩、农夫、工匠、店主等都各安其业,经济没有荒废。楚国实行符合道义的法典,军队也进行了整编,制定了作战策略。行军打仗时,右军随将军战车的指向而进退有序,左军负责寻找草蓐后勤,前军以旌旗为号探听敌情,中军负责调度,权衡一切,后军以劲旅负责殿后。军中百官根据不同的旗帜,采取不同的行动,军中政令,不待主帅下令,士卒便以有所防备。
楚王的护卫亲兵战车部队,分为左右二广,各有战车三十乘,对君王的包围工作十分严密,右广鸡鸣辰时开始值班,驾车巡逻,到中午午时卸车,由左广接替,左广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辰时卸车,再由右广接替,如此循环往复,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楚大夫许偃为右广主车的驭驶,享誉春秋的名箭手养由基为车右,彭名为左广主车的驭驶,屈荡为车右。实力不容小觑。
大夫士会对楚军的严明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深有了解,他赞成荀林父的建议,也不同意现在就去贸然与楚军决战。
“不行!”先e(hú音胡)却不同意,他说,“晋国之所以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的勇武,群臣尽力。现在失去了郑国,不能说尽到了力;遇到敌人,却不敢与之一战,不能说勇武。晋国因为我等失去了霸主地位,我们还不如死去。况且,我们声势浩大,整顿了军队出征,听说敌人强大就撤退,这不是大丈夫该有的行为。受命为军中主帅却不能象个大丈夫,你们能够那样,而我却做不到。”说罢,不顾其他人的反应,就带领自己的部属渡过黄河去。
晋军还没有进入战斗,军队高层中就出现了分歧,而且,先e还自行带领所属部队单独行动,可见,那时的晋国,由于城濮之战的胜利以及这许多年来诸侯的臣服,军队的纪律严明性已经大打折扣了。行军出征,须有法度纪律。纪律不好,众心涣散,力量肯定就会削弱。就像江河堵塞,会变成沼池。象先e这样不听主帅,说明军队已经败坏穷竭了。
对先e的举动,荀首叹息道,“先e的这支部队危险了!他这样要是与敌人遭遇,必败无疑。即使能免于一死,也一定是会有大难。”
韩厥对荀林父说,“您身为主帅,军队却不听从命令,如果先e的军队陷于敌阵,您的罪过可就大了。失去属国,丧失军队,这是大罪啊!如果战事不顺,罪过可由大伙儿一起承担。还是继续进军为好。”
于是,迫不得已,荀林父带领全军渡过了黄河。
获悉晋国军队向郑国开进,楚庄王率领军队北上驻扎在郑国I地(位于今郑州市管城区之南与新郑市之间),整军准备与晋军决战。楚军由大夫沈尹为中军主帅,楚庄王之弟子重为左军主帅,楚卿子反为右军主帅。楚王的想法是饮马黄河、到黄河边炫耀一下武力就可以了,然后班师回返,不一定非得要同晋军正面交锋。
得到晋军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楚王想撤军,城濮大败的阴影还是在脑海中隐隐的挥之不去,而且,两年前在柳芬及颍北,与晋军的交锋,楚军也是小败,被迫撤退。是否真要与晋国一战,楚庄王召集大将们开会讨论。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参想与晋国一战,令尹孙叔敖不想战。他说,“去年进攻陈国,今年又攻伐郑国。战事已经够多的了。如果战而不胜,全国人都要分吃伍参,他的肉够吃吗?”伍参说,“如果能取得胜利,那孙叔敖就是无谋之人;如果战而不捷,我伍参的肉将在晋军之中了。”
令尹孙叔敖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他将战车掉头向南,也把军旗调转了方向。
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主帅荀林父新任不久,无法推行军令。副将先e倔强固执,缺乏仁心,不肯听令。三军之帅也无法自主行事,士卒即使想听令也不知谁为主帅,不知道该听谁的。此战晋军必败!况且,晋国是臣子统军,您身为国君,逃避臣子,这对国家社稷图和交代?”
伍参的这句“君避臣”大大地刺激了楚王的自尊心。他考虑到,在两年前,楚军在柳芬和颍北与晋郑联军,也只是小小交火,未经大战,但楚军亦有一些小的损失。如果不经一场大战,难以奠定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于是,楚庄王命令令尹调转车头,前进至管地(今河南郑州市管城区)驻扎下来,等待晋军。
晋军驻扎在今荥阳市东北面的敖山和z山(qião音敲)之间,这里又称为地。晋军这次是为了救郑而来,开始郑国已经降楚,郑国派郑卿皇戌到晋军去慰问和解释,探听消息。他说,“郑国屈从楚国是迫不得已啊,只是当时为了挽救国家,我们对晋国痴心不改、忠诚不变啊。”他进一步煽动说,“楚军屡胜而骄,士卒疲劳,又不设防。你们攻击它,郑军为你们后应,楚军必败无疑。”
皇戌鼓动他们与楚决战,当然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这样他们就可以臣服于胜利的一方,目前这样,郑国人两边都讨不到好,难以选择。
先e是信心满满,他鼓动大家说,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此一战了。
大夫栾书则认为,楚君没有一天不在治理民众,教导他们人生之艰难,灾祸随时都会到来,时时整训军队,提醒他们,胜利无法长久保持,殷纣王虽然百战百胜,但还是最终亡国。楚君亲兵的战车,每天日日夜夜不间断巡逻,防备非常严密。而且,这次是我们做事不符合道德,跟楚国结下冤仇,我们理曲,楚国理直。晋国还是应该谨慎从事,避免一战。
赵括、赵同两兄弟血气方刚,“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与楚决战的,不战还等什么?”
荀首不同意与楚一战,他说:“赵括、赵同的话,是取祸之道。”赵朔也说,“栾书说得太好了,按他的话去做,必定能够使晋国长治久安!”
楚庄王对与晋决战还是抱着迟疑的态度,他派一名少宰来晋军营探讨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他很富有外交辞令地说:“我们国君在年少时就遭受忧患困苦,不善于文辞。我们二先君也曾来往于这条路上,那是为了教导、平定郑国的,岂敢得罪贵国?你们诸位无需久留此地。”他的言辞中,透漏出可以谈判解决的诚意。
晋大夫士会的回答同样富于外交技巧,他说,“从前周平王命令我先君文侯说,与郑国一同辅佐周王室,不得废弃我周王的命令。现在郑国不遵从,寡君派群臣向郑国问罪,岂敢劳驾你们侦查的士兵?我谨拜谢贵国君王的命令。”士会的回答颇有玄机,意即晋国救援和教训郑国是遵循周天子旨意的,同时,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先e是好战派,他认为士会是在向楚国示弱,讨好楚军。他立即派赵括追赶上楚使,向他传话说,外交官讲错了话,我们国君派我们将你们的军队赶出郑国,我们无法不执行命令。
楚庄王还是不想与晋决战,又派人来求和。晋国人同意了,并且约定了签署和平协议的日期。
楚军也有好战者。伍参对晋人同意和平停战持怀疑态度,他要求派几个人到晋军大营炫耀一下武力,试探晋军的态度。楚王同意了他的建议。第二天,楚国大夫乐伯率领一架战车来到晋军大营挑战,许伯驾车,摄叔为车右。许伯驾驭着战车在晋军营垒前高速驶过,炫起技来,车辆一侧插的战旗倾斜,擦着晋军营垒而过。摄叔冲入晋军营垒,迅速割掉一名晋军兵士左耳,把他虏了过来,再迅速跳上车。晋人追击,从左右两翼追击上去。乐伯拿出弓箭,向左射马向右射人,两队追击的晋军无法靠近。只剩下一只箭了,这时,突然出现一只麋鹿在前面,他举箭射去,正中麋鹿脊背。晋将鲍癸在后面追赶,乐伯叫摄叔将麋鹿先给他,摄叔一把抓麋鹿,将他抛给鲍癸说,“现在还没有到打猎的季节,就将这只麋鹿送给你吧。”鲍癸见他们口才好、射技百发百中,也不敢再继续追击。就这样楚军挑战者安全返回。
晋将魏曾经想做公族大夫未被批准,非常恼怒,一直耿耿于怀,这次他想让晋军失败。晋大夫赵穿之子赵旃(zhãn音粘)曾经想做卿也被拒绝,他因此也非常气愤放走楚军挑战者。他们请求挑战楚军也是未被批准,请求去楚营出使进一步探听结盟之事,荀林父竟然同意了。本来,结盟的事情都商定了日期,荀林父此时却屈服于此两人的纠缠,同意他们去楚营,可见他是缺乏对事情的判断力,也为后面的失败铸成了大错。
这两个人率部前去。S克知道他们的心事,他说,这两个挟有私怨的人去到楚军,恐怕他们会做出对晋军不利的事情,我们要早做防备。士会也支持这个意见,建议早做防备,防止被偷袭。先e不同意设防,他说,现在正筹备结盟而又对楚人有戒备,这恐怕显示我军不友好吧。然而,士会跟巩朔、韩穿率领上军在敖山前的七个地方埋下伏兵,赵婴齐派他的部署在黄河边准备好舟船,以备不测。
听了S克的话,荀林父此时也开始担心这两个人去到楚军那里闹事,便派防卫用的战车去迎接他们。
魏和赵旃两人率部去到楚军大营,但没有进营为使,却去挑战楚军。潘分优说撤盍钭犯希返接螅窈幽宪舳鸿看到一只麋鹿,他一箭射去,正中麋鹿。他回过头来对潘党说,你今年还没有来得及尝尝新鲜的麋鹿吧,我把它送给你。潘党停止追赶,下令回撤。
这时,晋军的接应战车在紧急追赶过来,弄得尘土飞扬。潘党看到了,他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就派人驰车吧这个情况报告给楚军主帅。
赵旃没有返回到晋军大营,他在半路躲了起来。入夜,他率部偷偷来到楚军阵前,他席地而坐,命他手下冲入楚军营帐。见到敌军偷袭而来,楚王的左右两广亲兵立即擂鼓,围攻入袭的晋军。这天正是六月十四日,赵旃率领的是晋军的小股部队,当然不是楚军敌手,赵旃的部队边战边撤,楚王身先士卒乘左广之车追击赵旃。
天色也渐渐亮了起来。赵旃拉战车的是两匹好马,楚军追来时,他让他的兄弟和叔父登上自己的战车,帮助他们逃脱了。他自己则跳上另外一辆战车,拉车的是普通马,那匹马跑不快,眼看楚军就要追了上来,他急忙弃车逃入树林,楚将屈荡追入树林,和他搏斗起来,抓住了赵旃的铠甲,赵旃急忙脱掉铠甲,挣脱了屈荡的控制,逃命而去,屈荡缴获了他的下身铠甲。
晋逢大夫和他的两个儿子乘着一辆战车,在拼命逃命。逢大夫叫他的两个儿子不要回头。可他的两个儿子担心掉在后面的赵旃的安危,还是回头看看他怎样了,他的儿子说,赵老在后面。逢大夫很生气,把他的两个儿子赶下车,指着路边的一棵大树说,就在这里给你们收尸。他叫赵旃快跑过来,把赵旃拉上了车。赵旃得以逃脱,逢大夫的两个儿子被追上来的楚军斩杀。第二天,逢大夫果真在那棵大树那里找到他两个儿子的尸体。逢大夫用他两个儿子换回了赵旃的一条命。不知赵旃后来是如何感谢他的。
潘党昨天报告的情况,晋军夜袭楚王大营,孙叔敖不知道晋军使用的什么策略,但估计这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且这时,楚王也在追赶入袭敌人深入到晋军阵地。不管晋军的作战策略是什么,孙叔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不要让敌人来自己这里而是要自己先打过去,同时也是担心追赶楚王的安危,他急忙命令各部队对晋军进行全面反击,他自己一马当先,率部主力部队急速进军,战车飞驰,楚军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掩杀过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楚军,荀林父不知所措,他不是指挥士兵稳住阵脚、进行抵抗,而是在军中击鼓喊道,先渡过黄河的有赏!于是,中军、下军各部争着上船。士兵们争先恐后,乱成一团,不知道去抵抗楚军,而是寻路逃亡。落入水中的士兵抓住船边,船也无法开走。船上的士兵拿起刀剑就砍抓住船的手指,被砍断的手指掉满船舱,一捧一捧的,惨不忍睹,河里淹死士兵无数。
黄河在晋军的右方,晋军向右撤退,士会率领的上军稳住阵脚,军队未出现慌张骚动。楚大夫工尹齐率领右方阵士卒追击晋军下军。楚王派大夫唐狡和蔡鸠居告诉唐国国君惠侯说,“寡人无德贪功,遇到了强敌,然而,如果楚军不能取胜,你也将受辱。请你军全力以赴,协助楚军作战。”楚王派潘党率流动的备用战车四十乘,加入到唐侯所处的楚军左方阵中,努力追击晋军。S克之子驹伯与士会在一起,他问要不要抵御楚军。士会说,现在楚军锐气正盛,若集中兵力来攻我上军,我军必会全军覆没。不如收兵撤军,分担失败的恶名,使我们得以保全士卒的生命。士会命令撤军,亲自殿后,故上军不败。士会也缺乏相互支援的勇气,只是维护自己的士卒。如果他能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率部拼死一战,战役的结果还不好说呢。
春秋是义战,楚军真是一支仁义之师。晋军有的兵车陷入泥坑不能前进,楚军没有乘机斩杀,反而教他们把车前的栏板卸掉,车稍微前进了一段,马又盘旋不进,楚军又叫他们拔掉军旗,放在车辕端的横木上,这些兵车才最终驶出泥泞,得以逃脱。晋军不思感激不杀之恩,却回过头来说,我们不像你们大国经常败逃啊。这显示出中原诸侯,至少是晋国人的自大。
战斗中,荀首的儿子知与大部队走脱,被楚大夫熊负羁俘获。荀首本来已经逃了出来,见他的儿子未跟上来,就带来他的部属返回来搜救。魏为他驾车,下军的很多士卒都跟他一起返回战场寻找。荀首用箭射击围拢来的楚军,每次抽出坚硬的好箭时,他就不射,插入魏的箭袋。魏愤怒地说,“你不是心疼儿子,而是在心疼蒲柳条。我们董泽(晋山西闻喜县东北之董氏陂,盛产柳条)的蒲柳条,那是用得完的吗?”荀首说,“你不懂。如果不活着抓获他人的儿子,难道可以换回我的儿子吗?”荀首射中楚大夫连尹襄老,倒霉的他被射死,射伤了楚庄王的儿子公子谷(gû音谷)臣。荀首将他俘获,赶忙载着公子毂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逃回。
战斗到黄昏,楚军横扫晋军驻扎在地(今河南荥阳市东北)的大营。晋军溃不成军,连夜都在渡河逃命,通宵都是渡河与呼救的哭喊声。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五日,战斗平息下来,楚军辎重也运到了地,军队在衡雍(今河南原武西北) [注1] 驻扎下来。这次楚军大胜,一雪三十五年城濮之耻,楚军士气大振。潘党建议楚王修建一座胜利纪念碑,把晋军尸首收集埋葬成一个坟丘,以向后代昭示功绩。
楚王说,“你不懂啊!止戈为武,所谓武,就是禁止暴力、消弭战争、保有强大、巩固功业、安定人民、使人民和谐、物财丰厚。现在,我使两国将士暴露尸骨,这是暴力啊,我们一种品德都得不到,如何来昭示子孙?古代明主讨伐不敬、杀其首恶、埋其尸骨,是为了惩恶,我们怎么能够建造宫阙似的坟丘以宣扬武功呢?”
楚庄王站在仁义道德的角度,说得头头是道,他的将士们一致称颂。
楚王祭祀了黄河,不过,还是建造了一座先王的神庙,向先王报告了战争的成功,然后率军回国。相信楚成王在天之灵,看到他的孙子庄王熊侣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一定是十分欣慰。
公元前597年秋八月,晋军残余部队回到晋国。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动承担责任,请求景公处死。士会的儿子士贞子劝谏景公说,“城濮一战,晋军占领楚军大营,食楚军遗留的粮食三天,文公还有忧色,因为楚国的名相令尹子玉还在,等到子玉自杀,文公才喜形于色,这相当于楚国战败两次。楚国失去了人才,一连两代都无法振兴。今天,或许是上天在严厉警告我晋国,如果杀掉荀林父,那是再次增加楚国的胜利啊!荀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如何竭尽忠诚,退,想着如何弥补过错,这是国家的卫士,如何能够杀掉呢?他这次战败,如同日食月食,如何能够掩盖日月的光明呢?”
荀林父可能是在晋国公族大夫中人缘非常好,这次战争中他暴露出如此之多的能力问题,都还有人为他说好话!
晋景公也考虑到这次战败的责任不全在荀林父的统帅,就赦免了他,让他官复原职。
尽管这次战失败,先e罪不可赦,然而晋景公也放了他一马,但他不思悔改,对罢免其官职非常不满。一年后,公元前596年秋,他勾结赤狄部落,发动叛乱,赤狄攻打晋国,一直攻到晋地清原(今山西稷山东南),离晋都城不足百里了。晋景公十分震怒,将战之败和通敌之罪一起清算,杀了先e,并把他全族都灭了。这真是刑戮加身、咎由自取啊!
从战经过来看,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最直接的是荀林父缺乏统帅能力,约束不住先e、魏、赵旃等人,也没有及时抓住楚欲和谈的心理,失去和平解决争端的机会,而且,在战争中,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遇到楚军攻来,就失去了定力,鼓动士卒逃跑,造成晋军坍塌,溃不成军。
其次,但从背后深刻的原因来看,是晋国自从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大败楚国后,一直在诸侯华夏中占有霸主地位,对诸侯小国的一些列讨伐战,都是大军一到,诸侯小国就完全俯首称臣,对秦国的几次战争,也都是胜多败少,鲜遇对手。面对楚军的求和,也还是以为楚军惧怕晋军,没有认真地准备与楚军的决战,没有遵循士会、荀首等人提出的设防建议。
所以,晋军的惨败是其狂妄自大造成的。
地一战,使楚庄王一鸣惊人,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十七年(之战这一年为楚庄王十七年)的成果得到了检验,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比肩齐桓公、晋文公。如果说,齐桓公是以“尊王攘夷”、晋文公是以“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而名问春秋,那么楚庄王则是以其“止戈为武,扬武七德”而使春秋历史留下自己的烙印。
战的胜利,使楚国不但完全从35年前失败的耻辱中恢复过来,走上了春秋辉煌的时代,从此,郑国、宋国等诸侯国更不敢得罪于楚国。如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命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故意让申舟经过宋国而不事先通知宋国,借以挑衅宋国并乘机攻打宋国。
战失败,尽管晋国的国力未受到大的损失,仍然是春秋霸主,但对楚国的强硬态度一下子就软了很多,忌惮于楚国的强盛,在宋国公元前594年请求救援时,晋国也不敢派兵相救。
总之,晋楚仍然是势均力敌,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势力阵营的盟主、称霸春秋。
[注1] 现今的河南省原武在黄河以北,楚军驻扎在衡雍(今原武),他们应该是没有必要渡过黄河的;因此,春秋时期的衡雍应该是在今郑州北、黄河南岸的花园口镇附近,或者,春秋时期的黄河在今原武县以北通过,现改道在南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