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术平凡的美 教学反思
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是一门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创造力和艺术表现的能力,还需要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并引导他们在审美和技术上不断成长。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美术教学的问题并不在于学生的天赋和能力,而在于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的局限。
要想改善美术教学,我们首先需要反思和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范例作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和复制。
然而,美术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在于每个人独特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内心的艺术火花,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批判思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艺术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个成功的美术教学案例是将学生引导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和感受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或者是安排他们去户外绘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
除了教学方法的反思,美术教育的改革还需要针对教育体制的局限进行思考。在普通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只是作为一门普通的选修课或是文化课被安排在学生的课程表上。这种做法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削弱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美术教育的平凡之美。美术教育应该被视为一种价值体系,被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中。我们应该建立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团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
此外,对于那些对于艺术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建立艺术特长班,为他们提供更深入的艺术培训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充分发掘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设计、广告、建筑,还是影视制作,都需要艺术的力量和灵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术教育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反思教学方法和改革教育体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好的美术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和机会。
二、平凡的美教学反思美术
平凡的美——教学反思美术
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创造力和表达力来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巧和技能,更是启发学生对美感和审美的培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反思美术教学的观点和经验。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潜力,而美术教育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理想平台。通过提供不同的艺术材料和技巧,以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尝试新的观点,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创意工作坊,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例如,给予学生一块空白画布,并告诉他们不设任何限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在艺术领域中的自信心。
从教学中体验美
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应该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观美术馆和画廊,以及组织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力量。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期。我们可以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理念,以及作品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和画廊,让他们近距离观察艺术作品。通过亲身接触艺术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和魅力。同时,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展览活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和展示能力的好机会。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绘画和创作,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和学习艺术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观察力。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艺术分析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艺术作品,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学会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呈现和欣赏学生成果
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果。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潜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作品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个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学生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赞赏。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结语
美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欣赏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注重从教学中体验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让平凡的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
三、美术《平凡的美》教学反思
近年来,美术教育在中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艺术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教育者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常常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等等。
美术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近年来,一本名为《平凡的美》的美术教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平凡的美》这本教材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该教材力求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的存在。
首先,这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思考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例如,在学习绘画作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的细节和艺术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和辨别能力。
其次,这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艺术创作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平凡的美》通过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启发性的创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潜能。例如,在学习素描技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普通物体,并指导他们运用素描技法进行描绘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此外,《平凡的美》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情感共鸣和思想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学习色彩运用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并引导学生思考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美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教师需要保持敏锐的教学观察力和持续的学习更新。除了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外,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和支持。美术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艺术教育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
其次,要提供更好的美术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学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同时,学校还应当增加与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体验机会。
再次,要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来源,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支持和激励。
总之,《平凡的美》这本教材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情感,这本教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发现美的大门。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更多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这本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
四、平凡的美 美术教学反思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博客!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平凡的美和美术教学反思的想法。
平凡的美
平凡的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能够通过细微之处发现并欣赏。它并不需要太多的炫目或华丽,而是蕴含在平凡的生活中。当我们能够看到身边平凡事物中的美丽之处时,生活也将因此而充满了乐趣和惊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代社会过于重视外在的成功和追求,让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那些平凡而美好的瞬间。我们忙于工作、学习,忙于攀比与追逐,却忽略了停下脚步,欣赏自然风景、感受亲情友情、品味生活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美术教学的反思,重新培养起对平凡的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的一些美术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美术教学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会一些绘画技巧,却无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
其次,美术教学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于当代艺术形式和多样化的审美视角了解较少。这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狭隘性,无法真正开阔思维,去发现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因此,我们需要对美术教学进行反思和改革。首先,要将技巧教学与创意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其次,要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和多元化的审美视角。通过让学生接触现代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还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从中发现和感受到平凡事物中的美。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美的敏感度,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总结
平凡的美是生活中特殊的美感,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欣赏。美术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平凡的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改变过去一些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并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启发大家对平凡的美和美术教学的思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受身边的美好。
谢谢大家的阅读!如果你对这个主题有任何想法或者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交流。
五、平凡的美美术教学反思
平凡的美:美术教学反思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为如何更好地教授美术知识而思考。然而,我们是否曾深入思考过“平凡”的美术教学,它蕴藏着怎样的力量和价值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平凡的美术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什么是平凡的美术教学
平凡的美术教学并不是指普通、平庸的教学方式,而是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
与传统的美术教学相比,平凡的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凡俗的日常场景,如校园里的小花朵、家庭中的温馨瞬间,以及城市街头的壁画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找到美的踪迹。
平凡的美术教学的价值
平凡的美术教学拥有巨大的价值。首先,它能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并描绘平凡的事物,学生可以培养对细节的敏感,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其次,平凡的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开始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美的元素时,他们会逐渐培养出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创造力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有用,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
最后,平凡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赏析平凡的事物,他们将逐渐学会通过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如何实施平凡的美术教学法
实施平凡的美术教学法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与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
- 创设艺术氛围: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氛围的教室环境,例如悬挂学生作品、展览艺术家的作品等。
- 引导观察: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 开展创作: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例如绘画、雕塑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主题和材料。
- 赏析作品:通过欣赏名家作品或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
- 学科融合: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通过绘画还原历史场景、通过设计制作科学实验模型等。
结语
在繁忙的教学中,让我们不要忽略了平凡的美。通过平凡的美术教学,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美好。相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学习中,为未来的艺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前反思和教学后反思的区别?
教学前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是有一定的区别。教学前反思是根据学生在前一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在下一段教学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教育,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后反思一般是针对每节课后,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撑握情况,教学效果进行小的总结,优点发扬,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七、体育教案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怎么写,反思?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八、教学反思的概念?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九、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课后反思的“五必须”
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对教师而言,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 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 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课后反思的七条路径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1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核心素养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所以,核心素养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2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我与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3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4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5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感悟、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6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7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 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十、教学反思的名言?
1.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2. 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3.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5.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