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平均数

62 2025-01-26 05:55

一、什么叫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二、中位数,众数 教案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 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注意: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l、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中位数则仅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的最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在同一组数据中,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也各有其特性: (1)中位数与平均数是唯一存在的,而众数是不唯一的; (2)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是各不相等,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相等。 如,在数据6、6、6、6、6中,其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是6。 手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日走时误差(秒) -2 0 2 1 -3 -1 0 2 4 -3 例如:检验某厂生产的手表质量时,检查人员随机抽取了10只手表,在下表中记下了每只手表的走时误差(正数表示比标准时间快,负数表示比标准时间慢),你认为用这10只手表误差的平均数来衡量这10只手表的精度合适吗 解:[(-2)+0+1+(-3)+(-1)+0+2+4+(-3)+2]÷10=0÷10=0 从这个平均数看,仿佛这10只手表走时非常精度,没有误差,但实际上有8只手表存在着误差,使用平均数掩盖了个别手表存在误差的事实,所以使用中位数更能反映问题 又如:为筹备班级里的联谊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最终买什么水果,请大家思考一下,该问题应由调查数据中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决定呢 毫无疑问,当然由众数决定,因为各种水果喜好人数的中位数或平均都没有什么意义.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属于哪个板块

属于统计啊

数学公式一定要会,如果不会公式对于我我们做提示有一定困难的,

所一你要讲那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熟记于心。学习数学主要还是在于解题方法的积累,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只要你多多总结解题方法,

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谁有七年级下(数学 )第十章统计的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备课资料 ●本章特点 本章共有四小节:1,统计的意义(3课时),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3课时),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2课时),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3 课时),安排一次课题学习(2课时),复习(1课时)合计14课时.本章的主要特点有: 1,教与学的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 本章在每一节的教学和课外习题中,都安排了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合作探索活动,如估计他们同龄人一般的步长,估计池塘里鱼的数量,调查老师讲课拖堂现象的态度,全班估计教师手中绳子的长度,比较两组同学跳绳的成绩等等.希望学生们通过集体活动和讨论,了解随机抽样的意义和方法,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感受随机现象背后表现的规律性. 2,选取的问题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本章尽量选取近几年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题材.如收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某些数据,讨论怎样比较两组成绩,如何判断某个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研究心率与年龄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在学习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同时教材还增加了用计算器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