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教案

221 2024-12-04 17:57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编辑本段]【词牌释义】 〔题考〕 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昉矣。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 1.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周瑜之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8.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 ,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17.酹: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疑难指津】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能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教养目标 进行人生观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教学重点 1.对本词豪放风格的感受; 2.通过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1.作者通过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所要表达的感情; 2.苏词豪放风格的体现。 四、教学设想 苏轼是一位学生比较熟悉的古代作家,上学期已接触过他的《石钟山记》,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放在知识的学习上,而着重通过对词境的感受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侧重点放在对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的鉴赏上,通过二者了解苏词的豪放风格。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苏轼词《水调歌头》的乐曲导入。(调动学生一起唱,从而体会苏词的旷远风格。) (二).复习有关词人的知识 (投影苏轼像、简介。) (三).讲授新课 1.听课文示范朗读,注意用审美的眼光体会词境,重视自己的初感印象,领略全词的壮阔豪迈的基调; 2.请学生谈谈对本词的初步的感受; 3.联系学生的感受、提示阅读课下注解,介绍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创作了这首词。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苏轼见景生情,兴起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借以抒写胸中块垒。 4.学生带着下列问题朗读课文: (投影)1.第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2.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词的下片刻画了谁的形象? 4.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诗歌鉴赏 (1).关于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诗味是通过意境来展现的,主题往往是借助意境来表达。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2).联系意境,分析首句作用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3).讨论和思考: (投影)你最欣赏哪些字眼或词句?为什么?(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推举出本小组的一位同学发言。)(注意引导学生向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方面分析。) (4).景物描写分析 (投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5).人物形象分析 (投影)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6).作者感情分析 (投影)“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联系苏轼此时的际遇、余秋雨评语分析)(补充苏词《定风波》作证。) 一般认为结尾消极,但诗人未想到隐退或表现及时行乐。诗人只是以“人生如梦”自慰,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表现他不忘世情的用世精神。 (7).豪放词风格介绍 ①.(投影)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曰,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续录》 ②.和柳永的《雨霖铃》作对比,从情景、情事、情感方面比较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豪放派词风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要注意苏轼在本词中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赏析练习 自古以来,对三国的历史人们有很多的感慨和评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有这样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