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的阅读答案

189 2025-02-01 23:39

一、《露珠》的阅读答案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用“||”将文章分段,再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然后才概括出各段段意。

3、本文所写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园丁”和“老师”却是由事物产生的。

4、用“——”标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5、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赞颂了。

6、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写一句。

(1)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3)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7、“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中,“它”是指,把比作。

附参考答案:

1、呈现、哺育、显耀、残酷

2、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露珠。

第三段(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露珠精神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3、露珠、联想

4、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

5、通过露珠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歌颂了像露珠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6、排比、比喻、拟人

7、露珠、露珠、园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求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 阅读答案

1''咒语指巫术中的密语。每个季节的开端都像一句咒语。而春独有的咒语最富有诗意。 2.感受到春风的暖意,有了美丽的笑脸。心里埋藏着花开的声音,埋藏着希望的声音。 3.内容:总结全文 结构:使文章结构严谨 4.我喜欢冬天。因为在冬天可以看到好像满世界大雪纷扬。还可以和同伴们滑雪,打雪仗。在冬天最冷的时候,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你也许会觉得树怪可怜的,一点衣服都没穿······

三、表哥驾到阅读答案

1.本文的情节结构是:表哥未到→ →用餐→ (4分)

2.文章两次写“我”想念“咒语”希望老天刮风下雨,这两次“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5分)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①②③】处的批注,在原文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上批注。(4分)

天突然暗得出奇,还闪电打雷。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甲】

我抽抽鼻子:“我还有事。”【乙】

答:我选【 】处,批注是:

4.文中写了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她们有什么共同点?(6分)

5.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整理出来。(5分)

【参考答案】:

1.(4分)表哥驾到/用餐之后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各2分。

2.(5分)文中两次目的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来“我”家,以免自己承受更大的家庭压力;第二次是为了能够阻止表哥离开“我”家,以便与这位新结识的朋友有更多更深的交往。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以下是这样写的作用,供讲评时参考。这样描写非常充分地表现了少年的真实心理:有些幼稚,但十分率真,真实地反映了“我”的情感变化——从内心不欢迎表哥来访变为衷心欢迎表哥的到来。同时,这样写也清楚地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十分自然地将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出来。

3.(4分)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甲:无巧不成书,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悲伤的心情。乙:“我”饱受委屈,借口离开。

4.(6分)妈妈和大姨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十分爱孩子,但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常常求全责备,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因此她们眼中的“我”和表哥都不是理想的孩子,所以在“我”和表哥见面交往的过程中,妈妈和大姨总是在称赞对方的孩子,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孩子,她们看到了自己孩子许多的不足之处,却很少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妈妈和大姨这种共同点是如今许多父母都有的共性,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能答“她俩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优秀”,给3分。

5.(5分)有“我”和表哥的对比,妈妈与大姨的对比,“我”与妈妈的对比等等。

评分标准:意思近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以下是对比的作用,供老师讲评时参考。这些对比不断地引发读者思考一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地位、思想和个性。例如,“我”和表哥的对比,将“我”具有运动天赋、个性开朗活跃,而表哥热衷学习、懂礼貌等个性特点表现了出来,而且引发我们思考:到底怎样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怎样正确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等等。而且这些对比也构成了种种矛盾冲突,使小说的情节更为生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