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阅读理解(我很捉急= =求速答)

252 2025-01-25 04:39

一、《野旷天低树》阅读理解(我很捉急= =求速答)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孤舟夜泊的画面。(1分)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着力写了移舟近岸所见:天高地远,野旷无垠,(2分)明月高挂,倒映江中。(2分)融“愁”入景 ,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小题1:一、直抒胸臆。(2分)作者直接写出在日暮时刻又添“新愁”,这种愁是羁旅之愁。(2分)通过注释可知“新愁”之前的“旧愁”应是应试不第、仕途失意之愁。(2分)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作者在开篇写移舟到“烟渚”之中,这里的景中含愁,应是羁旅之愁。(2分)之后描写空旷田野的夜景,寓情于景,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作者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2分)

三、动态描写情绪变化:在夕阳烟雾之中弥漫的是江南羁旅生活的愁思与孤独,(2分)这使游子在仕途失意的旧愁又添新愁,(2分)低垂的天幕、空旷的原野放大了内心的惆怅,江上的明月陪伴让他获得了慰藉,驱赶了凄苦与哀愁,带着淡淡的喜悦欣赏江景。(2分)

小题1:此题考查对画面的描述,结合诗句翻译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题文1】(1)看(看见)  (2)能够、可以  

【题文2】B  

【题文3】乱书围之,如积槁枝(只写“如积槁枝”2分,“乱书围之”1分)  

【题文4】A  C、D

【题文1】

试题分析:解释文言文中实词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题文2】

试题分析:注意“至”的意思:来拜访。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题文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此题首先理解文意,然后找出相关句子。

【题文4】

试题分析:从“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可看出陆游酷爱读书,从“乱书围之,如积槁枝”可看出其不拘小节,从文中的语言描写可看出其乐观幽默。

三、阅读赏析陆游的《鹊桥仙 夜闻杜鹃》

(1)   这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3)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自己流落他乡,报国无门,表达了词人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四、陆游书巢阅读题与答案?

《陆游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富养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痰桶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在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 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 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 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 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确实这象鸟窝。”

五、求陆游诉衷情高考题及答案

你好!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7.“关河”的意思是____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二)(共4分)

7.指山川险要处(关塞河防)(2分)

8.D(2分)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

六、《新春》陆游阅读答案尾联运用了哪些手法?

这里的尾联是“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这里运用典故,运用的是卓文君的《白头吟》的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