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阅读答案

97 2025-01-23 22:39

《珍珠》的阅读答案

18.哪件事使约翰痛改前非而生意日渐好转?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40字以内)。(3分)

19. 文中的妇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几个词语概括。(4分)

20. 品味语言。(2分)

她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白色手绢包,然后逐层掀开,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散落其中,色若凝脂,却又光可鉴人。(这句话运用比喻,有何作用?)

21.揣摩想象。(3分)

他侧过头,偷偷瞥了一眼那妇人,见她坐在沙发上休息,手捧杂志,面露浅浅的笑容。(他为什么要偷瞥那妇人?请你揣摩人物心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加以描写。)

22. 本文以“珍珠”为题,有何好处?(4分)

 ▲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 (3分)中年妇女没有当场揭穿约翰扣留一颗珍珠的事实,而是体面地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起因:私扣1分;经过:发现或未揭穿1分;结果:给机会1分。意近即可。)

19.(4分)美丽、聪明、宽容、精明(和蔼、温柔、细心)(写出四个不同的,每个1分,意近即可)

20.(2分)(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珍珠的晶莹光洁(珍贵华美),突出约翰看到珍珠时内心的激动心情(或为下文他产生贪念的情节做铺垫)(一点1分,意近即可)

21.(3分)示例:她不会一直盯着我吧。有机会还是要换下一颗!(第一人称1分,表现出内心紧张(心虚)1分,动机——看看自己有没有机会“偷梁换柱” 1分。意近即可。)

22. (4分)“珍珠”是全文叙事线索(1分); “珍珠”既实指那32颗美丽无比的珍珠(1分),也暗指中年妇女如珍珠般美好的心灵(1分),还暗指约翰痛改前非的可贵行为(1分)(意近即可)。

渔夫阅读五年级《塞上的一颗珍珠》阅读答案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优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的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琢,只有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有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中也忘不了,好像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那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是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见过!

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就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塞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