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的阅读答案

139 2025-01-22 13:39

一、信客的阅读答案

1: 人们总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3: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的考虑如何措辞? 答案: 1.表明信客在村里的重要性,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乡村了解城市的窗口。2.说明村里人对信客的信任。3.突出了信客的真诚善良,能够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回答下列问题 急啊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写出了春江:广袤空旷、水天一色(甚至于还有些水烟飘渺)的景象。

其实是写出了诗人的不舍、不安,凄迷、惆怅的心情。

2、作者因何断肠了?

因为:友人就要离开自己去东吴,而此行友人的心情是很不乐意。(但世事难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者忍者内心的不舍,一直安慰着自己的朋友,说着“荆吴相接水为乡(距离很近)”,希望朋友可以稍微开心一些。可是当朋友做舟泊于夕阳下时,作者望着浩淼的江水、揣测着朋友的困苦心思,感觉心里痛苦极了,为自己帮不了朋友、更为朋友可能在异里受到的困难担忧至极,如此景色、如此离别,怎么能不叫作者断肠。

注:(做此问最好了解一些这首诗的背景。孟浩然的朋友因为科举考试失利,没能取得自己想要的功名,在孟这里暂住了一段时间后,只能带着沮丧到东吴去谋生,孟也是书生,深知朋友的痛苦心情。本诗就是写他安慰并目送朋友苦别的场面,想象当时的社会和环境,怎么能不叫读书人断肠,世事如此、江水无情,孟只能望着远去的帆影,黯然痛心、担心、伤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行客预投宿呼应诗中那一句

一、行客预投宿呼应诗中——主人犹未归。

二、附原文如下

《夜到渔家》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岩,春风动草衣。

三、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

四、(2012·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小题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试题分析:

小题1: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中的一系列意象来理解。该诗意象鲜明,不难理解。第二问,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来理解。该句属于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试题分析:

小题2:考查对三个动作意象的理解,掌握常见的意象的基本意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五、做客的阅读答案?

1.引起下文、点明文章重点、开门见山;烘托主要人物,与主人公相对比,渲染,衬托

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