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阅读理解 答案

275 2025-01-19 21:39

一、《做客》阅读理解 答案

【答案】18、(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

二、2道关于古诗《夜到渔家》的语文阅读题解答,今天就要,急需啊!急!!!

1.渔家、江口,潮水,柴门,行客。柱子,乡间小路,江面,渔船,扁舟,渔人,蓑衣

2.

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亮出来了,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

三、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这首诗写的时间是 黄 昏 时 节, 地点是 江 口 对 岸, 写的事情是 诗 人 投 宿. 诗中描写的是 诗 人 远 见 一 位 鱼 人 冒 着 寒 风 在 钓 鱼 的动人画面. 我们知道了打鱼人的家住在(渔家在江口 ),居住条件很差(,潮水入柴扉。 ),打鱼很辛苦(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第三题是从诗句中找) (2)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 远远看见有人在寻沙岸泊船,风吹动着他的草衣(作者在盼望主人归来,所以注视沙岸来船)。)1、傍晚 江边 诗人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 诗人渴望主人归来,不断眺望江口 2、茅舍 竹林 乡间小路 渔船 江面 蓑衣 3、渔家在江口 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4、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亮出来了,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 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8分)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 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

小题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

小题2:

试题分析:诗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形象。诗的中心是五六两句“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是比较直接写梅花的,而前四句“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写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则起着衬托的作用,以恶劣环境反衬梅花品格的高洁。同时,就是五六句自身还有正衬的意思,用清凉的水和飞舞的蜂来衬托梅花的美好和幽香。

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词文赋,凡是写物写景,其实际都是在写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赞扬梅花恶劣环境中能保持高尚的品格,未尝不是对自己人生品格的肯定与自我褒奖,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志,聊以自慰。这应该正是题目所说的“感而有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