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写出来

成长网 2023-06-15 12:41 编辑:admin 297阅读

一、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写出来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中国文学史的“唐宋八大家”是: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洵:北宋文学家

苏轼:北宋文学家

苏辙: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曾巩:北宋文学家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二、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呀,名字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位散文家。

八大家的来源: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三、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呀图片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四、唐宋八大家是哪几位呀

唐宋八大家有唐朝的柳宗元诗人散文家,与刘禹锡齐名,还有韩愈,文学家,教育家诗人。宋朝时期有欧阳修政治家文学家,曾巩文学家,王安石我国宋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三苏指苏辙,苏洵,苏辙都是宋朝时期文学家,散文家,诗人。

五、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8个散文作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王安石、曾巩。明代初年,朱右选韩、柳、欧阳等人之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即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唐之说,选辑“八家”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颇为流行,“唐宋八大家”之名

六、唐宋八大家有谁呀?

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

介绍:八位词人在散文领域的成就都比较高,具体的介绍如下: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永州八记》,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

欧阳修,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三苏”是一门三文客,成就皆不凡。

王安石,号称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被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综上,唐宋八大家,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其作品是我们唐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拜读。

七、唐宋八大家分别有谁?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又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可以概括为“韩柳欧王曾三苏”,因为八大家里面有苏家三父子,分别为苏洵、苏轼和苏辙。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韩愈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字退之,后人称他为“文章巨公”,代表作有《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进学解》、《杂说》等。

  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卖油翁》、《画眉鸟》等。

  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苏洵的代表作有《颜书四十韵》、《六国论》、《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等。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有《念奴娇·中秋》、《三月二十九日二首》、《海棠》、《赤壁赋》等。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等作品。

  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他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 《棋》、 《泊船瓜洲》 等。

  曾巩

  曾巩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人,世人称他为“南丰先生”。他的代表作有《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等。

八、唐宋八大家是哪8位?

唐宋八大家的八位有:唐朝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每个人都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拓展资料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被称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的骚赋文学功底很深,三苏中苏轼成就最高。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等四人是宋朝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深受后人喜爱,他们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九、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啊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苏洵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

苏洵擅长于散文,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苏轼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苏辙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曾巩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醒心亭记》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他散文内容广泛,义理精深,节奏舒缓,感情醇厚,气质内潜;主题明确,说理有条不紊;精于炼句,语言净洁,尤善用排比句、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