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以前指的是谁?

成长网 2023-01-25 02:57 编辑:admin 242阅读

一、唐宋八大家以前指的是谁?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唐宋八大家记忆方法是什么?

1、关联记忆法

唐宋八大家有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记忆数量多,所以要想将这些八大家记下来,需要进行关联的记忆。

首先需要记住与名字相关的词。比如:王安石可以联想石头;欧阳修可以联想休(修)息;韩愈可以联想...汗。柳宗元可以联想柳树或者流(柳);由于苏轼、苏洵、苏辙三人是一家人,可以将他们的组合记做‘三苏’;曾巩可以从‘曾’或者‘巩’进行联想。

2、记忆唐宋八大家口诀法

名叫三苏的人在柳树下拱石头,汗如雨下,然后休息。名叫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的人在柳树(柳宗元)下拱(曾巩gong三声)石头(王安石),汗(韩愈)如雨下,然后休(欧阳修)息。

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一韩指的是韩愈,一柳指的是柳宗元,一欧阳指的是欧阳修。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苏洵。曾巩带一王就是曾巩和王安石。

韩柳加欧阳,三苏并曾王。其中韩柳欧阳就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苏就是苏轼、苏辙还有苏洵。曾王就是曾巩和王安石。

三、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宋代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2位,分别是韩愈、柳宗元。北宋有6位,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记忆口诀是三苏欧阳,韩柳曾王。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八大家中两位是唐朝的 总的来说就是”唐二家“、”宋六家“,也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其中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的,他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古文运动就是文体改革运动,“古文”就是由韩愈提出的,韩愈大力推行散行单句的散文,也就是古文。后来柳宗元也和韩愈一起推崇古文,又得其他人士的积极配合,古文运动也就被带动起来。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

“三苏”大家一定很熟悉,这三人也是父子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后人对三苏的评价还很高的,”一门父子三词客“说的就是他们。苏洵的文章多为说古论今,纵横评说,擅长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就更不用说了,文学成就很高,诗词文三块均有所成,而且擅长书法、绘画,还有我们熟悉的东坡肉也是苏轼所做。苏辙在散文方面颇有造诣,多种文风均能驾驭。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独特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继承了韩柳的古文理论,并继续将古文运动发扬光大,领导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上面提到的三苏也是先得到了欧阳修的认可,经其推荐才被更多人熟知赏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吧。

王安石和曾巩都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王安石是临川人,曾巩则是后来定居临川。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四、唐代八大家是哪8位,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指,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唐宋八大家”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末茅坤,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 *** 局势。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指,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

扩展资料: 韩愈(唐朝):祖籍河北昌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勇冠三军之帅。

柳宗元(唐朝):祖籍山西运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这首诗的千古名句就出自其之手。

苏洵(宋朝):祖籍四川眉山,苏轼、苏辙之父,与其二子并称三苏。

苏轼(宋朝):苏东坡是也,苏洵之子,苏辙的哥哥。

苏辙(宋朝):苏东坡的弟弟,苏洵次子,官拜丞相,支持王安石变法。《老子解》为苏辙所写。

王安石(宋朝):祖籍江西抚州,主持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不惧保守派;著有《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游褒禅山记》等。

欧阳修(宋朝):祖籍江西永丰,与三苏是好友,文坛领袖,主导了诗文革新运动。

曾巩(宋朝):祖籍江西南丰,人生起伏不定,任职中做到了“当官不与命争利”。《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出自曾巩之手。

唐宋八大家有哪八位 这八个人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与曾巩。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文章千古流传,人们读了他们的诗、词、文章肃然起敬。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名气实在是够大的。他是唐代的一个高官,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副部级干部,主张尊儒排佛,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唐宋八大家大部分风流好色 欧阳修与儿媳有染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其中谁是唐朝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1、韩愈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2、柳宗元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

5、苏洵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6、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7、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8、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u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能出名,正是因为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

据说他写的文章一出来,就被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流传天下,读书人手抄口诵,唯恐落到别人后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哪几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起源:“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v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v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5]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5]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东坡志林》等。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v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6]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v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8]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v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曾协、曾敦)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是什么朝代的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2、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

嘉v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3、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v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诗作:《云兴于山》《有骥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

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

文集:《权书》《衡论》《嘉v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v集》15卷。

4、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v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5、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6、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7、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8、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