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民族历史?

300 2023-11-15 20:18

一、老挝的民族历史?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按老挝王国时期公布的数据,老挝共有68个民族。按语族分成泰-老语族、蒙-高棉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越-孟语族和贺(汉)语族。

老挝王国时期公布的68个民族分别为:老族、泰诺族、泰岱族、泰丹族(黑泰)、泰登族( 红泰)、泰考族(白泰)、普泰族、泰潘族、泰永族、泰梅族、泰蔑族、泰听族、泰兰族 、 泰勒族、族、蔑族、满族、老瓦族、老努族、老拉墨族、老埂族、巴拉族、西达族、老 毕 族、老桑坦族、老丹族、老和族、普听族、老法族、老班竹族、塞拉族、老塞族、嘎森族、 绥族、嘎威族、拉旺族、拉维族、阿拉族、嘎栋族、听南族、听坡族、听拨族、英蒂族、雅 听族、 嘎雅族、佧木族、达里英族、达昂族、达莱族、达努族、达里族、蒙莱族(花苗)、蒙考 族 (白苗)、蒙丹族(黑苗)、蒙高族(绿苗)、瑶族、梭罗族、贺族(汉)、木先族、普诺 族、桂族、倮族(彝)、楞登族、楞刀族、木塞族、贺丹族和木生族等。

这些民族中,有的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若干支系,如泰诺、泰丹、泰登、泰考、泰岱、泰潘和 泰永等13个民族,实际上是泰族的13个支系;蒙莱、蒙考、蒙丹、蒙高等4 个民族,实际上是苗族的4个支系;有的只是部族或部落,如老瓦、老努、老埂、巴拉、西达、老毕、老桑 坦等,这些部族或部落大都以农耕或游牧为生,在长期的迁徙和演变中,有的已被其他民族融合或同化,实际上已经解体或消亡。老挝社会科学院民族调研所,有些民族已经难以分辨出来,甚至有些民族的后代已不知道自己原属什么民族。

老族是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使用的语言为老挝的官方语言老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老族主要居住在老挝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坝、江河沿线和城镇地区,以万象平原、沙湾纳吉平原、巴色平原和湄公河沿岸居多,约占这些地区总人口的80%。老挝首都万象、古都琅勃拉邦、中部重镇沙湾纳吉和南部交通枢纽 城市巴色,老族约占90%。

老挝的6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7%,人数最多的是普泰族,其次是佧木族,蒙(苗)族居第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千人。

二、描写中国地理的古籍?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三、古籍中的椒指的是?

古代“椒”是现在的“花椒”。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椒蓼之实,繁衍盈升。”花椒当时只叫“椒”,后来为了与辣椒、胡椒区别,才叫花椒。因为花椒是中国古代人的辛辣调味品,后来引进的辛辣调味品都称为“椒”,如西汉通西域引进的“胡人的椒”叫胡椒,明末从番外引进的椒叫“番椒”,由于特别辣,民间叫“辣椒”,中医药上仍然称番椒

四、老挝的历史传说?

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为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18世纪初期分裂为三个王国。1779年起,先后被暹罗、越南、法国所征服,沦为属地或殖民地。1945年10月宣布独立,隔年法国再度入侵。1953年老挝王国正式独立。1975年12月废除君主制,成立社会主义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五、老挝中的3000是中国的多少元?

1人民币元=1306.6946老挝基普3000老挝基普等于2元多点的人民币

六、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籍?

战国曾侯乙墓竹书遣策:此竹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简牍,制于公元前433年,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简牍是竹简、木简和木牍的合称。我国尚未发现春秋时期和商周时期的竹简。

内容最古老的书有三本:《周易》《诗经》《尚书》它们三个是其他古籍的曾祖父

七、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

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印页上 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 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 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 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版心:每页版面正中的位置,又叫节口。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 图案,有的还印有书名、卷数、页码及本页字数,明代以前,版心下方往往还印有 刻工姓名。

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 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 惯以半页计算,称“半页x行x字”, 有的简称“ X行X字”,若每一行中有两 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作“小字双行X行X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 文相同,就不再注出。

八、中国有关教育的古籍?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成熟的家庭教育文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代袁衷《庭帏杂录》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可见其在历史上影响之深远。

成熟的家教著作产生于相应的社会环境。《颜氏家训》产生于北朝末期,正是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不断发展成熟的历史现实,孕育造就了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形成了不同于以前的社会历史特点,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兴起。世家大族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社会阶层,他们十分注重家族和家庭的教育,因而也带动了整个社会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成熟。

九、中国古籍中教小孩子礼仪的书籍?

中目古籍中教小孩子礼仪的书籍最早应是先秦时期的《仪礼》,但我更推崇《弟子规》。它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可以说是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十、古籍中对孝顺的定义?

古籍中孝和顺的定义是不同的,孝是指对父母尽孝,顺是指听从父母之命而不违背。

古人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如果父母之命是错误的,你明知不对却又无条件服从,这就是不孝,是陷父母于不义。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