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课程的特征

成长网 2023-06-17 08:28 编辑:admin 235阅读

一、儿童中心课程的特征

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本观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

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

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

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二、儿童的中心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三、儿童的中心课程包括哪些

幼儿园的课程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安排下进行了一切的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

我国幼儿园课程常见的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科课程。

以科目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编制的一种方式,如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分科课程的编制方式有利于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科目的分化容易造成忽视各科目间的联系以及组织教育活动时忽略儿童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情况。

主题课程。

主题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只是在某些主题上交叉相互联系,在幼儿园主题课程通常是从儿童能接触到的自然社会现象中选取其中的重要课程作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主题课程有利于儿童获取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知识。

领域课程。

领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某一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这种课程必须打破学科的界限,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在一起整合这使得领域课程与生活的理解与。

四、儿童中心课程的优点和局限

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与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社会的要求和条件决定着课程的方方面面,比如课程制度、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求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课程的法规等中问环节或手段来实现的。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是从人类历代积累的丰富知识中精选出来的。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则和基本概念。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以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在教育史上出现过各种课程理论,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没置,如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五、儿童的中心课程包括什么

1、学科中心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合适的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2、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是一种通过批判和超越赫尔巴特主义课程理论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课程理论,它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张以学生兴正职、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

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是杜威。

六、儿童中心课程又被称为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不是卢梭。

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

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以上为有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