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的主要人物?
清朝名人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 ,军事上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并大规模屠城,20年间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二、人物描写--清朝女子?
低低抬头,胜过晨光中的露珠一般惹人心醉,轻着的丝衫,隐隐的可以看见雪白的手臂。发簪是一只檀香木做的,垂着一颗浑圆的珍珠,轻描黛眉,略施唇红,宛若一位仙子,在一池荷花的凉亭边乘凉,躲避着炎炎的夏日。 身着淡粉衣裙,长及曳地,细腰以云带约束,更显出不盈一握,发间一支七宝珊瑚簪,映得面若芙蓉。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却又凛然生威,一头青丝梳成华髻,繁丽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莹亮如雪,星星点点在发间闪烁,莲花移步来到殿前,柔柔俯身,甩帕】臣女离殇珞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花容月貌出水芙蓉。上前,行礼】 【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然动听,有节奏,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这首曲子的弹奏,缓缓站起】 【细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于双肩之上,略显柔美,有时松散的数着长发,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突然由成熟变得可爱,让人新生喜爱怜惜之情,洁白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着了一身深兰色织锦的长裙,裙裾上绣着洁白的点点梅花,用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不堪一握的纤纤楚腰束住.将乌黑的秀发绾成如意髻,仅插了一梅花白玉簪.虽然简洁,却显得清新优雅对镜梳洗.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蓝色挑丝双窠云雁的宫装,头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梅,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玲珑簪,缀下细细的银丝串珠流苏.迈著莲步】 【换上一淡粉色的长裙,上配一件素淡的白纱衣,亦是标准的秀女妆,极为淡雅的装束,风吹过,稍显单薄,也含有一丝悲凉】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青螺眉黛长,弃了珠花流苏,三千青丝仅用一支雕工细致的梅簪绾起,淡上铅华。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有一股巫山云雾般的灵气。听闻殿内宣自己入殿,立刻收敛裙摆莲步轻移】 《红楼梦》中谈到皮装的地方就很多。如,第六回王熙凤“家常穿着秋板貂鼠昭君套”,“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林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史湘云“穿着贾母给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里面还“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银鼠短袄,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官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真可谓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一身皮装。查抄宁国府时,各式皮装就抄出132件,如著名的貂皮、猞猁狲、海龙、獭子、海豹、灰鼠、云狐等,其中仅属狐皮类的元狐、黄狐、白狐等。就有12个品种之多,可见皮衣是清代兴盛起的穿着。《红楼梦》中各式各种品类繁多的皮货,不仅是时代的含微露影,也是豪门巨富的反映。 《红楼梦》中王熙凤“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大红洋绉银鼠皮裙”、“青缎子掐银丝的褂子白绫裙”;袭人“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背心,白绫细摺儿裙子”。清代女子穿裙,大多在裙里套穿肥阔的绿花长裤。未成年女子、仆人、役使等穿裙子的较少,而多穿裤。如宝蟾“下面并未穿裙,正露着石榴红洒花夹裤”;芳官“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尤三姐“底下绿裤红鞋”。这就明显地简单朴素得多了,显示出等级身份上的不同。 《红楼梦》中如林黛玉“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第五十一回写金桂的丫环宝蟾,穿一件“片锦边琵琶襟小紧身”,琵琶襟是一种曲襟,转角之处呈方形,与清代缺袴袍一样,是较为典型的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马甲在清代流行。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史书记载"……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色,一衫一裙……镶滚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又有将羊皮做袄反穿,皮上亦加镶滚,更有排须云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满族妇女与男人的装扮相差不多,不同之处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辫。满女不缠足不着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称“乌龙”。旗装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不同时期的组合特征仍比较鲜明。 康熙年间: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襟前有佩饰,头上梳大髻,也有包头巾样式。侍女是着黑领绿袍,金纽扣,头上饰翠花,并有珠珰垂肩。 乾隆年间: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裙边或裤腿镶有黑色绣花栏干,足着红色弓鞋。也有着朱衣,袖边镶白缎阔栏干,足着红色绣花鞋。也有的着镶有黑边饰的无领宝蓝色衣者,襟前挂香牌一串,纽扣上挂时辰表、牙签、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结桔黄色带子,垂在腰胯两侧与衫齐,带子的端头有绣纹。也有的着白纱汗衫,黑裤红腰带、红肚兜,鞋后跟有提舌。 嘉庆、道光年间: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栏干,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镶阔栏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披云肩垂流苏。 同治年间: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带宽一丈或数丈,带端有绣纹。无论着裙着裤均有系带的习俗。腰带系后垂至膝下为尚。 光绪中期:妇女衣裙渐短,袖子渐宽,带长过膝露出约一尺有余,走动时随风飘摆,也有将流苏缝于带端,摆动时呈现异样效果。服色以选用湖蓝、桃红为多,也有宝石蓝和大红等色。 光绪末年:妇女的衣服身长过膝,采用大镶滚装饰,裙上有时加十六至二十条飘带,每条带尾系上银铃,步行时有响声,甚为风趣。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有的还挂有梅檀一类的装有香料的小香囊。也有的系着内装香脂粉的绸缎或缂丝制成的小镜袋。与此同时,上海流行一种新装,这种新装不但在袖边,也在臂肘上饰以镶滚,衣服较前窄且长,裤子也相应地窄了一些。并配以三至四对手镯。如此新装,确实将妇女们的形象装扮得更加清秀和娴静。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变化的新形式,在当时就是时髦的新潮装。 清末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这种装束,一则为了显示身份和富有;二则为加强旗装封闭形式的风格特色。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装饰布局也追求与旗袍相同,由此整体服饰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也加强了装饰的层次感。假袖口一层层连接起来,显现出窄袖的修长感觉。 宣统至民国初年:这个时期妇女的衫裤比光绪末年更窄小,衣领却增高,甚至可以掩住面颊,如同马鞍形状。这个时期的镶滚装饰较前简单得多,但襟前仍然系挂装饰物。 清代女子服装,有公服、礼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妇规定的服制;礼服在民间指的是吉服或丧服。婚丧嫁娶及寿日的衣服,宫廷中是按命妇的品级规定的;常服形式多,变化服用也自由得多。 女装常服 从《大清会典》和《大清通礼》的记载中得知,妇女日常用衣有严格规定,并受法律限制。当然由于它不受品级约束,因此相比之下服式种类较多。服用也随意得多。只是对奴仆、优伶、皂隶限制不得使用丝、绢、纱、绫、缎、紬和罗等档次较高的原料制衣,也不得使用细皮、细毛和石青色原料制衣,不得随便使用珠、翠、金、银、宝石等贵重的装饰品,只能使用葛布、梭布、毛褐、茧紬、貉皮和羊皮等较粗质地的低级原料。在当时如出现“时式装”,则首先在贵族中间服用,在帝制统治时期,人们的衣妆不轻易改变,至于“奇装异服”就更不允许存在了。 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满人入关后开始普遍使用纽扣,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明代以前衣领大多是交领、对领和圆领、自清代旗装用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清代以前从未有过的立领、襟边不外露,内衫也与前不同,大镶大滚的工艺边饰更是不一般,因而对裁剪缝纫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古代服装十分崇尚“官样”和“内家样”,一般出新样都首先来自这些式样。乾隆以后,由于通商口岸开始有了商品的交流,使得新材料新花样慢慢出现,两广和苏杭一带成为"时式新装"的发源地;道光之后花样愈出愈新,但是新时兴的服装式样虽多,却只能在贵族之间流行,平民不能随意模仿。 自乾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并学缠足等陋习,引起仁宗和宣宗动怒,连续下谕禁止,并申明满洲八旗、蒙古、汉军督统、副督统随时详查。违者治罪,一并严惩绝不宽大。 女装礼服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女装丧服 自古以来,丧服也被列为礼服之类。丧服可分两部分:一种是后辈人为长者预制的"寿衣";一种是在丧礼上人们的着装。官者服用"寿衣"是按品级穿戴,平民妇女则用元青或蓝色大褂。 出席葬礼者要按照月份分别服生麻布、熟麻布、粗白布、细白布、麻冠、麻履、草履、素履等丧服。在着丧服期间女人不得戴有色鲜花,不可涂抹脂粉,也不得穿丝绸衣服,不得使用鲜艳色彩,只准采用白、灰、黑、蓝几色。这些是丧礼的一般规定,根据地区习惯还另有不同。南方比较遵守古礼,比如女人用粗衣时边缘不缝,腰下系麻裙,头上用一条麻布缝缀一侧,呈风帽形状,戴帽后布的两端一边长一边稍短;北方则将白布纽结包在头上,在不缀边线的粗衣下面用白布包鞋,留有鞋跟,父辈留黑色跟,祖辈留红鞋跟。 女装公服 是宫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皇贵妃的正式官样服装。其朝服朝褂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的各种珠宝饰物在《大清会典》图卷中和《大清通礼》卷中都有记载,下面简要介绍一二。 皇太后和皇后的冬朝冠为熏貂。上缀朱纬,顶三层。饰有珍珠、金凤、宝石、珊珊等饰物,冠后有护领,垂明黄带;夏朝冠为青绒。 皇太后和皇后的金约(用金做成的饰物),上缀青金石、绿松石、珍珠、珊珊等为垂褂物。皇太后和皇后的耳饰左右各三,由金龙衔一等珠:皇贵妃和贵妃的耳饰,宫中贵人耳朵扎有三个孔,配戴三副耳坠。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的朝褂,用石青色片金缘,以立龙、正龙和万福万寿为绣衣图案。领后垂明黄绦,饰以珠宝;也有以正龙、行龙或立龙和八宝平水为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的冬朝袍用明黄色、披领和袖均用石青,肩的上下均加缘,并有金龙、行龙、正龙以及八宝平水等图案绣文。 皇太后和皇后的领约,以缕金铸之,以珍珠、绿松石、珊珊为饰。皇太后和皇后着朝服时胸前挂有三盘朝珠。着吉服挂一盘朝珠,均为珍珠和珊珊等高档饰物;皇贵妃、贵妃和妃的朝珠,是用密珀为饰。这种朝珠共计一百零八颗,分四部分,以三颗大珠间隔,每个部分二十七颗。 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配有绿色采,绦用明黄色,绣文为五谷丰登。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夏朝裙用缎纱,图案与冬裙相同。 清代皇后凤袍 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本图展示的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色缎地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牡丹的颜色处理得净穆而素雅,色彩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色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清代宫廷服饰氅衣 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
三、清朝有哪些人物?
清朝著名的人物有和珅,纪晓岚,李鸿章,张之洞等等。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沧州南皮)。
四、清朝人物白瓷茶壶
清朝人物白瓷茶壶
背景介绍
清朝时期,白瓷茶壶成为了一种非常受追捧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展现出清朝时期人物的形象和故事。这些白瓷茶壶往往由精湛的工艺师傅手工制作而成,色泽洁白如玉,造型雅致,每一件都带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制作工艺
白瓷茶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而精细。首先,需要选择高质量的陶瓷原料,进行精心的研磨和筛选。然后,使用特殊的陶瓷模具进行成型,将茶壶的整体形状初步塑造出来。接下来,需要进行细致的雕刻和修整,以展现清朝人物形象的细节。最后,进行高温烧制,使茶壶达到完美的质地和光泽。
清朝人物形象
白瓷茶壶上所展现的清朝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了历史上的帝王皇后、文人墨客、官员士兵以及民间百姓等。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细致地雕刻而成。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造型,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呈现。
艺术价值
清朝人物白瓷茶壶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收藏家们追求的对象。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使得每一件茶壶都独一无二。通过欣赏这些茶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同时,白瓷茶壶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茶具,不仅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作为高雅的装饰品摆放在居室中。
收藏价值
由于清朝人物白瓷茶壶的数量稀少,仅存的古董茶壶更是珍贵无比。因此,它们在拍卖市场上的价值也居高不下。对于收藏家来说,拥有一件完好保存的清朝人物白瓷茶壶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财富的积累。许多收藏家都不惜重金去购买和保护这些茶壶,希望能够将它们传承下去。
结语
清朝人物白瓷茶壶作为一种独特的茶具和艺术品,凝聚了清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它的制作工艺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茶具和装饰品,更是一扇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对于喜爱古董收藏的人来说,一件清朝人物白瓷茶壶无疑是一件难得的宝藏。
五、清朝时期的人物画,有没有将清以前的人物画成清朝发型服装的?
没有。
所谓孔子留辫子的画像是现在人恶搞。
清代孔子像
而网上恶搞的清朝孔子留辫子的画像却是把唐朝吴道子的《孔子像》给p成留辫子像。
可见某些人为了黑清,连唐朝也躺着中枪。
原版唐朝吴道子所画;
然后被无聊的某些人恶搞成:
从纹理,服饰,手势,足见原版是唐朝吴道子所画的画像,被p成留辫子。
六、清朝有哪些著名人物?
1、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鼓东街(今属福州市鼓楼区)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
父林宾日,字孟养,号旸谷,教书为业;母陈帙,做针线、剪纸花,以助家用。林则徐4岁随父入塾启蒙,少年擅文名。嘉庆三年(1798年)中秀才,就读于鳌峰书院,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2、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
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3、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4、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政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与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开创“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间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安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整饬吏治、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发展汉学,始置伊犁将军,完善治理新疆等。
5、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求学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
七、清朝著名人物家书日记?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家书》真实、诚恳,并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谓清代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八、清朝柳姓历史人物?
清朝画家柳遇,姓氏鼻祖柳冲冲。著名政论家柳泽,诗人画家柳如是。
九、李保田演过那些清朝人物?
1995《宰相刘罗锅》饰刘墉 合作演员:张国立、王刚 1997《鸦片战争演义》(又名《鸦片战争风云》) 合作演员:许还山、黄宗洛、陈炜 1998《烟壶》 又名《御前双雄》
1999《大清药王》
2001《神医喜来乐》饰喜来乐 合作演员:沈傲君、吴军、梁丽 李保田2002《跃龙门》
2004《御前双雄》饰九王爷 合作演员:冯远征 2005《巡城御史鬼难缠》合作演员:李明臣 2005《钦差大臣》
2008《南北大状》
十、四大名著 人物
四大名著中的著名人物
中国文学史上,有四部被誉为“四大名著”的经典作品,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四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而闻名于世。本文将重点介绍这四大名著中的一些著名人物。
《红楼梦》
《红楼梦》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贾宝玉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主要角色之一。他是贾府的少爷,聪慧而富有才情,却常常陷入纠缠不清的情感纠葛。贾宝玉一生经历了多次爱恨交织的情感之路,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纠葛,使得他成为小说中最为复杂、多面的人物之一。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是林黛玉,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性格独立、聪明敏感,对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林黛玉也常常因为自身的敏感和忧郁而备受折磨,最终以病逝结束了自己的短暂一生。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西天的故事。在这个冒险的旅程中,各色各样的人物浮现出来,其中最为知名的应当是孙悟空和唐僧。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是一只石猴,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天宫镇压了五百年。后来他受唐僧的启发,修行有成,成为了护送唐僧取经的重要成员。孙悟空机智聪明、武艺非凡,他以其顽皮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本领成为了故事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作品中描写了他聪明正直、孜孜不倦的品质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他带领自己的弟子四处历险,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取回真经。唐僧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令人敬佩的品德和勇气,也为人们展示了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108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史诗性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展现了晚宋的社会现实,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他们身处逆境时的胆识和义气。
其中,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原是一位正直忠诚的大官,却因冤屈而被贬为梁山,成为了梁山好汉的首领。宋江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领导能力,将梁山好汉凝聚在一起,与腐败的官府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是林冲,他是梁山好汉中的猛将之一,勇猛无比。林冲本是一位官府的护卫,因为拒绝伤害无辜而被迫投身梁山。他的英勇和正直使他成为众人的楷模。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志士忠义、智勇双全的三国英雄们的故事。这部作品以豪情壮丽的笔墨,塑造了一支支英勇善战的人物形象。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他是刘备的忠诚副将,被誉为“武圣”。关羽勇猛无双、忠诚仁义,他以其忠于朋友和对敌人势力的强大战斗能力而成为这部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刘备的军师,被尊称为“卧龙先生”。诸葛亮智慧过人、才思敏捷,他通过雄辩和智谋帮助刘备击败敌人,是这部作品中最具影响力和令人敬佩的角色之一。
以上只是《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分著名人物,每个作品都有更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这些人物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