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铜钱排名?
大中通宝。元末开始铸造“大中通宝”。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面文“大中通宝”楷书对读,有光背、背记值、记地等,记地有“北平、豫、济、京、浙、福、鄂、广、桂”凡九种。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大中通宝铸造精美种类繁多,历来受藏家欢迎,不同品种多寡悬殊,一般的在百元左右。
较为少见的有折十光背,折二、折三背豫,折五背浙,折十背济十,小平背右广,折十背北平十,市场价格均在5000元左右,较稀见的有折十背桂十、折十背鄂十,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较罕见的有背济系列(济十除外)、背福系列、背京系列(京十除外)、背广系列(小平广除外)、背北平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桂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鄂系列(鄂十除外),市场价格一般在3万元以上。
洪武通宝。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年)铸。价格一般的是十元左右,洪武通宝形制基本同大中通宝,不同是增加了记重系列,也分五等,较为常见,较稀见的品种有折二、折三、折五光背,背三福、背五福、折十背鄂十,折十背桂十,市场价格在1~2万元,较罕见的品种有折三背三、折五背五、背京系列(京十除外)、背北平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二福、背济系列(济十除外)、背广系列(小平广除外)、背鄂系列(鄂十除外)、背桂系列(小平、折十除外),市场价格均在3万元以上。
永乐通宝。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1408年)始铸。面值有小平和折三两种,永乐通宝小平市场价格在30元左右,背三钱为孤品,风格类似洪武通宝背三钱,现藏上海博物馆。
宣德通宝。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版别较少,传世量少于永乐钱。价格一般的在二百元左右。
弘治通宝。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六年,两京及各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弘治十八年五月,帝下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通宝”的情况,各地所铸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到了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版式为小平钱,光背。有大字光背版式,比较少见,传世品有一枚当十大钱,可能是试铸样钱。弘治通宝存世量较其他明代钱币为少,制作不精,文字粗拙,一般品在200元左右。
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始铸,皆为小平钱,文字端正,铸工精美,重一钱三分,历来受藏家所喜隆庆时期两京铸钱仅二万贯,传世甚少。价格在1000元以上。
万历通宝、银钱。明神宗万历年间(1576~1620年)铸。铸工精美,版式繁多仅背字就有数种之多,还有各种纹饰版别。价格一般品价格在数十元到数万不等,银钱罕见价格都在数万以上。
泰昌通宝。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铸。 泰昌为明光宗年号,但光宗在位极短,未能铸钱,其子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小平存世远少于天启通宝,目前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背星、月纹市场价格在1000元左右,有一种“心泰”版,稀见,市场价格在一万元左右。
天启通宝。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铸。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种。还有数种背字纹饰等,铸工精美讲究,版式繁多,备受藏家追捧,普通的在数十元不等,精品版别十一两等在数千乃至数万不等。
崇祯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铸。崇祯通宝小平光背为最常见品一般在十元左右,背上星,背户、工、局、季、江、贵、新、沪、重、加、乙、戊、己、捌、一分等均常见,市场价格在百元元左右,背嘉、丁、八等稀见,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背京、行、四手、旨、新钱等罕见,价格均在1万元以上,折二除背星及背二外均稀见,其中背季二、敕二罕见,市场价格在2万元以上,折五型背户五、监五较常见,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背工五少见,价格在2500元左右,折十型罕见,有光背、背寿两种,市场价格在5万元左右,另见背十二两拓片,如为真品,则为明钱大珍。
二、明朝武艺排名?
我来列举一些猛人,由于勇士太多,斩杀数量几个或者几十个我都拿不出手,也根本就排不上号,所以,下面列举的都是在一次战斗中杀敌过百的猛人。都是战场上亲手砍出来的,在大帐中运筹帷幄的那类不在其列。
1.常遇春: 明朝的开国大将,不仅战功赫赫,单挑能力也所向披靡。
战绩:单骑突阵,击溃元军五万,逼降敌帅阿鲁温。
这勇气和战绩也太惊人了。
2.傅友德: 明朝的开国大将,不仅能征惯战,他的武艺也十分高强。
战绩:这是一次水战,傅友德轻舟突阵,冒死血战,身上多处受伤,仍手刃数百人。
可惜了傅将军,后来功高震主,被朱元璋害死,父子殒命。
3.花云: 开国大将,不但有勇有谋,他的武艺也相当出众。
战绩:花云的武器是戈,很有古典气息。这是一次攻坚战,花云斩首数百,自己却毫毛未损。
4.张玉:燕王朱棣部下的第一勇将,靖难之役的功臣。
战绩:这是一次阵地战,张玉突阵,杀敌一百余人,自己也重伤而死。
非常可惜,壮士。
5.顾成:原为建文帝手下的勇将,后来投降了燕王。
战绩:这是一次遭遇战,攻取西蜀的行军途中遇敌,顾成不但斩杀了百余人,还生擒了二十多个。
6.刘显:刘显、戚继光和俞大猷三人是抗倭战争中的战友。刘显天生神力,他的儿子就是刘綎,明朝的武状元,万历年间明朝的第一勇士。
战绩:独自陷阵,亲手杀敌百余人。 老子英雄儿好汉。
7.胡一青: 这位是南明将领,他曾援助过瞿式耜与清军作战。
战绩:斩首数百。
以上部分是正规记载,下面部分则来自于地方志或者野史。可靠性需要分析。
8.曹顶:嘉靖年间,抗倭战争中的勇士。
战绩:干掉了百余倭子,自已也壮烈牺牲。
9.黄仲拙:万历年间,曾随总兵李锡率兵镇压农民起义。
战绩:斩首一八零八级,这么厉害,当年你咋不去荡平梁山泊呢?
10.黄得功:南明的重将,武器是钢鞭,和尉迟恭一样,他不但武艺高强,还很忠诚。
战绩:击杀敌军数百铁骑,这战绩太牛了,打的是骑兵。
11.张三丰:张真人威武!这确实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
战绩:以拳脚功夫杀死百余敌人。
12.陈于王、陈龙正:父子俩都文武双全。陈于王曾是熊廷弼麾下的勇将。
父子二人在镇压罗汝才、刘国能等农民军的战斗中被围,杀死百余人后,双双战死。
战绩:上阵父子兵,忠勇。
13.武某: 河南人,管效忠的部将,骑黑马,有千斤神力,手持大铁棒。
战绩:铁棒打死千余人,这是罗士信还是孙悟空?
14.周遇吉:这也是个猛将,姜镶的部下,曾经抵抗过清军。后来在与李自成的大战中被俘。
战绩:这是一次巷战,手杀数百人,被俘不降而死。
15.潘文宷:南明时期的将领。
战绩:这是对战少数民族叛乱,斩首百余级。
16.孙守法:曾经在曹文诏麾下任游击。擒杀过农民军首领点灯子、不沾泥等,还曾经在黑水峪之战生擒了高迎祥。
战绩:这是一次突围战。他的武器是铁鞭,被清军设伏包围,杀敌数十人后战死。
总评:
如果仅按歼敌数来说,那个河南的“武某”最厉害了,杀敌千余。
但要按照功绩来说,常遇春单骑突阵五万元军,还将敌人击溃,擒拿了敌帅,战果更加辉煌。
三、明朝降将排名?
读过明史的朋友对“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的确,明朝非常有血性,无论是对北边的游牧民族入侵,还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大明都是毫不客气地给予反击。但是,在明朝末年,有变节行为,投降清军的大明将领亦不在少数。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说说这十位变节的明军将领,洪承畴很无耻,祖大寿最无奈!
第十位、李永芳。作为第一位投降后金的明军将领,李永芳所起到的破坏性还是相当大的。原为明军游击的他,虽然官职不是很高,但他却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开了明军将领投降后金的恶例。此外,他还娶贝勒阿巴泰之女为妻,甘愿做马前卒,举起屠刀指向自己的同胞。后来,他又拒绝辽东巡抚王化贞的策反,沈阳、辽阳的丢失与此不无关系。
第九位、孔有德。海盗出身的孔有德原本是皮岛守将毛文龙的部下,是抗击后金的一员优秀将领,史称他“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后来,因毛文龙被杀,以及在军饷补给等问题上与朝廷发生冲突,接连发动吴桥兵变和登莱之乱,紧接着便投降后金,被封为恭顺王。顺治六年,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出征广西,剿灭各地八桂大地各路起义军。顺治九年,孔有德被名将李定国击败,于桂林自焚而死。
第八位、刘泽清。出身行伍的刘泽清在崇祯年间因抵抗后金入侵以及镇压农民军立下赫赫战功,很快便从一员小兵升为总兵。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时任山东总兵的刘泽清按兵不动,以致北京陷落,明朝灭亡。后来,刘泽清防守扬州、淮安等江北重镇,拱卫南明弘光政权,谁知清军一南下他便立刻投降,以致史可法孤军作战,不幸牺牲。不久,刘泽清反叛清军,暗中联络各地义军,行动失败后,被凌迟处死!
第七位、刘良佐。崇祯年间,曾在宿松、庐州等皖北地区统兵与农民军作战,斩获颇多,累功至总兵。崇祯十五年,刘良佐会同凤阳总兵黄得功在潜山大败张献忠,迫使其逃往四川。南明立国于金陵时,刘良佐为江北四镇总兵之一,但其军纪败坏,时常扰民,而且与高杰矛盾很深。弘光帝被俘虏后,刘良佐直接带着10万军队投降豫亲王多铎,然后挥戈江阴,攻破城池。
第六位、左梦庚。若说明末最懦弱,最没骨气的将领,左梦庚当之无愧!要知道,他的老子左良玉也算是骁将一枚,经常吊打张献忠等农民军首领,并受封为宁南伯,平贼大将军。可是,左梦庚连他老子一半的血性都没有,清军南下武昌时,手握八十万大军的左梦庚居然向人数不到一万的阿济格投降,实乃千古未有之奇闻也!可悲、可叹、可恨!
第五位、李成栋。这是一位争议比较大的人物,用“忠”或“奸”都很难以概括他传奇而又可恨与悲壮的一生。李成栋早年参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后来追随高杰归顺明朝,高杰死后,转投清军。投靠清军后,李成栋参与“扬州十日”,主持“嘉定三屠”,攻灭南明隆武帝和绍武帝,罪大恶极!不久,李成栋反叛清朝,重新归顺南明,在信丰一战中,溺水身亡!
第四位、吴三桂。这绝对是一位臭名昭著的降将,若不是因为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估计清军一辈子都得待在关外这冰天雪地里。清军入关后,吴三桂甘愿做马前卒,挥师南下追击李自成,剿灭各地反清义军。此外,吴三桂还派兵深入缅甸境内,活捉永历皇帝,并将他绞死。
第三位、洪承畴。在明清两代都能身居高位的洪承畴绝对是最无耻,无可恨的降将,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一、建议清军入关,为多尔衮全盘谋划。其二、制定大清开国典章制度,稳定政权。其三、镇压南明忠义之士,向自己曾经的同僚举起屠刀。其四、经略西南五省,打断南明复兴之路。
第二位、祖大寿。蓟辽督师袁崇焕曾经说过,五年平辽计划能否实现,祖大寿是关键人物之一。从事实上来看,祖大寿算是比较忠于大明的将领之一。大凌河被困时,为了保全将士和居民性命,他假意投降皇太极,然后跑回锦州,继续抵抗十几年。松锦战败后,锦州弹尽粮绝,甚至出现人人相食之局面,为此祖大寿再次投降。但是,祖大寿投降后并没有为清军献计献策,也没有向自己的故友举起屠刀,这着实可贵!
第一位、孙可望。在顺治年间,南明军队曾一度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两湖等地,定南王孔有德战死桂林,敬谨亲王尼堪在衡阳被击毙,清军为之震动。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作为南明军事上主要支柱的孙可望因与李定国交恶而直接叛投清军,并将西南军事布防图尽数献出,大明复兴的希望就此破灭!
四、明朝大臣排名?
第十名 杨廷和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历经四朝,虽受争议,但是仍然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的政治家并不被所有人理解,但都是为民人服务的,杨廷和是这样的一个人!
第二名 李东阳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
第八名 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 你可以不知道谁是王阳明,你可以不知道谁是张居正,但是你不会不知道海瑞。海瑞是海南人,据说还是伊斯兰教徒,其思想做法在以后被轰轰烈烈地宣泄的到处都是。
第七名 郑和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第六名 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第五名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第四名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军事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
第三名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一个伟大的宰相,一个伟大的独裁人物。
第二名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于谦,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我没上学就知道这个名字了!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品质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一句话来评价他的功劳就是“于谦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当然,《石灰吟》更能突出他一生情操
第一名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守仁,明朝第一人。身为四大家而又精通三大家,历史上少见的全能完美人才
五、明朝宦官排名?
在历朝历代之中,明朝宦官手中掌握的权利是最大的,明朝的三大宦官,郑和、刘瑾和魏忠贤。
郑和原名马三保,朱棣登基之后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郑和为明朝第一宦官可谓是名副其实。
刘瑾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由他领导的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皇权特许,先斩后奏。即使是东厂和锦衣卫都不得不向西厂低头。利用手中的权利,刘瑾卖官鬻爵大肆敛财。在地位上面,他也是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皇帝位“坐皇帝”,而他由于站在皇帝身边,被称作是“站皇帝”。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之后,他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与西厂厂公刘瑾异曲同工的是,他号称“九千岁”,他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排除异己,结党营私,专断国政。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六、明朝帝王排名
明朝帝王排名 — 历史上的杰出统治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无数位帝王的智慧、决策和统治能力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介绍明朝帝王的排名,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重要印记。
1. 明太祖朱棣(1368年-1398年在位)
明太祖朱棣,字仲草,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起明朝王朝。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推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农田水利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此外,朱棣还积极宣传文化,推动了明代文化的繁荣。虽然他的统治时期存在一些争议,但他的贡献无可否认。
2. 明成祖朱棣(1398年-1424年在位)
明成祖朱棣,字仲良,是明太祖的儿子,也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继承父亲的治理理念,继续推行农田水利政策,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繁荣。此外,他还积极投资于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为明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6年在位)
明仁宗朱高炽,字孺子仁,是明成祖的儿子,登基后只统治了短暂的两年时间。尽管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对于明朝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重视教育,推动了学校的兴建,培养了一批有志于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4. 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在位)
明宣宗朱瞻基,字子敬,是明仁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和创新。朱瞻基注重选拔人才,重视文化教育,对于明朝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重视与邻国的外交关系,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明朝的国家利益。
5. 明代英宗朱祁镇(1435年-1449年在位)
明代英宗朱祁镇,字毅宗,是明宣宗的儿子,他的统治时期正值明朝的鼎盛时期。朱祁镇致力于推行农业发展和教育兴起的政策,推动了明朝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他还注重军事力量的建设,巩固了明朝的边防防线。
6. 明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在位)
明宪宗朱见深,字炎宗,是明英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朱见深提倡教育事业,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明代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还努力维护明朝的国家利益,加强边防建设,保障国家的安全。
7. 明孝宗朱祐樘(1521年-1567年在位)
明孝宗朱祐樘,字端宗,是明宪宗的儿子,他的统治时期是明朝文化和艺术繁荣的黄金时期。他提倡文化教育,推动明代艺术、文学、剧场等领域的发展。此外,他也十分重视对外交往,维护了明朝的外交利益。
8. 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在位)
明神宗朱翊钧,字翼宗,是明孝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朱翊钧实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农业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还重视军事力量的发展,确保了明朝的安全。
9. 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7年在位)
明光宗朱常洛,字恭宗,是明神宗的儿子,他的统治时期面临了许多内外挑战。尽管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努力维护明朝的国家利益。光宗注重对外交往,保持了明朝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他还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明朝的未来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
10. 明熹宗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熹宗朱由检,字仁宗,是明光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明朝逐渐走向了灭亡。熹宗努力应对明朝面临的各种危机,但无力挽回明朝的命运。尽管如此,他仍然致力于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为明朝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贡献。
总结来看,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帝王功勋非凡。他们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实施改革创新、注重文化教育和外交交往,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帝王们的智慧和治理能力使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本文对你了解明朝帝王的排名和他们的重要贡献有所帮助。
七、明朝城市排名?
1、 顺天府(今北京)
顺天府,明设于京师(今北京),是当时的首都,政治中心。
2、 应天府(今南京)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
3 、苏州府
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崇明县和太仓州,是南方的经济大城。
4、 开封府
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是中原重镇。
5、 西安府
明太祖洪武2年 ,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6、 杭州府
杭州府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是元朝末年,明改杭州路为杭州府,由朱元璋政权设置的一个府。
7、 扬州府
扬州府,为明的一个行政建制。明朝初年,扬州府属京师(南京),后朱棣迁都北京为京师后,改属南京(南直隶),时为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境内两府之一,以江都县为附郭县,府署驻地。
8、 太原府
洪武元年朱元璋攻克大都逐元顺帝,定鼎南京,废除宋、金、元以来的路制,废除元代冀宁路,复置太原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府治阳曲县。
9、 成都府
成都府元朝改为成都路,明初洪武四年复为成都府,辖境东起今四川省绵阳、德阳、简阳、资阳等市,西至邛崃山、及仁寿、崇州等县市,北至安县、茂县等县,南达内江、井研等市县,为四川省会。
10、大同府
大同府,是历代名镇,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到明清时,已成了西北防御的重镇。久经历代修葺,大同府墙高河深,坚如铁壁,然多年来无边无战事,城内也是非常繁富。
八、明朝武功排名?
明朝猛将,多出自明初和明末。明初为朱元璋打天下,明末为崇祯帝守江山,这些猛将出生入死,立国守业,为国捐躯,是明朝的铁骨功臣。以下八位猛将,在明史上占有很高地位,亦被后人传为佳话。
第八位:曹文诏。号称明季第一良将,一生波澜壮阔,忠勇显著,死国悲壮,一扫人们对明末武将贪生怕死的印象。《明史》称其为“万人敌”,“大命既倾,良将颠蹶,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
第七位:李定国。明末猛将,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清军入关,李定国捐弃前嫌,与南明精忠合作,屡立战功。“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其勇猛善谋,令清军履吃败仗,甚至产生放弃西南七省想法,吴三桂更是被他打得险些全军覆没。李定国死后,云南人拜他为雨神,其忠义节烈为后世楷模。
第六位:卢象升。明末猛将,天生神力,外号“卢阎王”,手使136斤镔铁铸大刀,万夫难挡。在巨鹿贾庄与清军数万人决战,舞动大刀斩杀数十清兵清将,卢象升身中四箭三刀,仍然大声疾呼:“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终因流血过多,跌落马下。卢象升有关羽之勇,死亦悲壮。
第五位:刘綎。明末第一猛将,号“刘大刀”。他力大无比,手中镔铁大刀重120斤,在马上轮转如飞,又擅用袖箭,百发百中。在阿布达里冈与后金军血战,左臂中箭仍战,右臂受伤仍鏖战不止,身负多伤,满身是血,激战8个小时,仍勇猛异常,混战之中,他面部中一刀,被砍掉半边脸,仍左右冲突,手中大刀砍死数十清兵清将,敌军乱箭齐射,他身中数箭,因力竭战死。
第四位:王弼。明朝开国儿将,擅使双刀,号称“双刀王”。武功高强,作战勇猛,大破张士诚军,斩杀守将铁木儿不花。鄱阳大战,王弼纵马挥双刀突阵,击退敌军,张士诚险些送命。1393年因涉蓝玉案被赐死除爵。
第三名:廖永忠,明朝开国大将。早年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后俘陈友定。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朱元璋称“傅一廖二”。但因廖永忠迎韩林儿去应天时,至瓜步船翻,韩林儿死,朱元璋只封侯而不封公。洪武八年(1375)三月被朱元璋赐死。
第二名:.傅友德,明朝开国大将。自至正二十七年起随徐达北伐,七战七捷,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又克贵州,定云南。傅友德之勇,仅在常遇春之下。蓝玉案后,傅友德提子人头大闹金殿,最后自刎而死。
第一名:常遇春,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初为绿林大盗刘聚手下寇,后弃盗为良投奔朱元璋,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是唯一敢跟“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对阵的大将,冷箭射伤张定边,使朱元璋脱险。可惜英年早逝,令朱元璋极为悲伤。
九、明朝皇帝排名?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十、明朝四大名著之首?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黄巾起义 群雄逐鹿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衣带秘诏 官渡之战
汉朝末年黄巾起义形势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除去了袁术、张绣、吕布等人,展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汉献帝不甘于被曹操胁迫,联合董承、刘备等大臣,秘密颁布“衣带诏”意欲除掉曹操,却因事机不密反遭其害,致使董承等人被杀。刘备侥幸逃脱,前往河北依附袁绍,与关羽张飞兄弟分离。
荆襄风云 火烧赤壁
刘备在汝南战败,投奔荆州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直指荆州。此时刘表亡故,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刘备遭曹操沿途追杀,命悬一线,幸而有诸葛亮、赵云等人死命保全才得以存身。
曹丕篡汉 三国鼎立
赤壁之后,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之战,杀得难分胜负。西凉马超起兵报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拥有荆州的刘备则历经一番争斗打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
曹丕篡汉 三国鼎立
赤壁之后,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之战,杀得难分胜负。西凉马超起兵报仇被曹操平定,曹操进爵魏公、魏王。拥有荆州的刘备则历经一番争斗打败刘璋,以“凤雏”庞统之死为代价夺占西川,并趁曹军立足未稳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
三分归晋 天下一统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伐魏,先后九次出征中原,却因为国力衰微和奸臣陷害,只能退避沓中屯田。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偷渡阴平继而兵临成都。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图谋复国,最终因事机败露,自杀殉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