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题:数学思维新方法》读书笔记

成长网 2023-05-15 05:54 编辑:admin 299阅读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新方法》读书笔记

壹佰本读书俱乐部第008期共读书目:《怎样解题:数学思维新方法》

生活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或者说是问题的过程;人们的差别很多时候体现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和方法的差异上。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与结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那么,我们面对问题时,通常会怎么解决呢?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的流程是什么呢?

记得十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常常接受的工作内容百分之八十都是具体的执行工作,而且往往是属于救火队员的角色,由于是新人没有得到较为完整的信息,且这类分配到的工作都是紧急,由于初入职场缺乏经验,加上信息收集不全,既不知道为什么做,也不知道从何开始,更不知道怎么做好。很多时候都是费力不出活,做错事挨骂收场,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想起刚入职场的那些年,还是心中生起郁闷之气,反思来看,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原因:

表层原因是因为年轻时缺乏经验,思维未转变,仍旧是学校时的思维,对接收到的工作任务缺失判断,梳理,信息收集等环节,导致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深层原因是:思维逻辑混乱,缺乏思辨能力,缺失解决问题的技能。

一直在阅读和观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书籍,试图找到答案。通过阅读传记如《褚时健传》、《任正非传》、《腾讯传》等书,都介绍了各种场景下各个个体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有大量实践作为支撑,综合实践后,深刻认识到: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底层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提升逻辑能力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呢?

最近看完数学家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思维新方法》一书,获得新的启发。数学家波利亚对于如何解题,如何提升解题技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波利亚在本书中说:解题是一种实践性技能,可以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学会任何一种实践性技能。

数学解题就是模拟生活场景中遇见问题时的情况,来提升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我们看看顶级数学家波利亚怎么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这本书给出了解决问题的4个流程(见下图):

第一步:理解题目;即: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哪些是未知?哪些是已知?

第二步:拟定计划;即:根据对题目的理解,综合相关信息,制订可行的方案。

第三步:执行计划;

第四步:回顾反思。

本书的内容很好的回答:如何做到提升逻辑能力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答案是:勤于运用数学思维理解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波利亚在本书中说道“好的思路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反过来,可以用这四步方法去检查和总结出自己曾经解决生活问题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判断,打造自己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为今后在生活中遇见问题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

除了以上的解题流程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

例如,“当你不能解所提的题目时”怎么办?

波利亚建议:“不要让这种失败折磨你太久,去尝试在某些比较容易获得的成功中得到安慰,先尝试解某道有关的题目,然后记忆可能又有勇气去攻克原来那道题目了。人的优势在于:在不能直接越过障碍时会绕过去,在原来看上去不能解时会思考某道适当的辅助题目。”......

学到过的知识停留在知道和看到层面,那么还是别人的思想;如果把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使用,哪怕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点点深入的收获,也是内化的知识,最后变成经验,为解决遇见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本期共读,除了分享读书感受外,还会和书友一起用书中提到的解决问题的流程,解析曾经在生活中或者职场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体验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让知识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

求一篇数学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我们都知道,人脑最主要的功能是思维,而数学恰好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一颗会思维的头脑是金不换的,它使你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不会迷失自我,它使你能够有条理地处理复杂的问题而显示出你的智慧与力量。学习是我们大家自己的事,它不应该需要家长、老师逼迫,因为内因材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你自己不想学,别人再怎么逼迫你,结果又能怎样呢?我觉得我们大家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积极性,缺乏钻研,缺乏毅力,缺乏恒心。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有的同学把学习当成了负担,当成了任务。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呢?不是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吗?我觉得我们大家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学好数学是不是很难呢?现在让你们再回去学习小学数学,会有困难吗?当然没有。这就对了。一方面,是因为小学数学确实不难;另一方面,你们现在是初中学生了,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度,你们是用俯视(也可能是藐视)的眼光看待你们学过的小学数学内容,首先在心理上你就是一个胜利者。其实,我们学习数学就需要这样一种心理。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你是高中学生,你又会如何看待初中数学的内容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进入中学,要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数学是最讲理的一门学科,数学语言又是最严密的语言。要力求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尽快把学习成绩赶上去。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同学们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

所谓“数学学习,一步跟不上,则步步跟不上”,是不是说反正你已拉下了好多内容没有学会,就学不好新知识了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经常给同学们讲:你们学习好的希望只有两个,一是课堂,二是你自己。课堂上要专心听讲,听不懂的地方,那是因为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旧知识你没学好,以至于你的思维在某一个地方卡住了,这时你要做的只是把以前和这个知识点有关的知识好好补一补。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提前预习新课,发现问题,认真思索问题的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过去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的缘故,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就可以保证新课能听懂了。当然,人无毅力,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毅力和决心,那是谁也没有办法的,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学习数学,要以教科书为根据,做到“四个认真”,即: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认真做题。预习时要做到“五要”:①要用波浪线划出重点;②要将公式及结论做记号;③要在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用铅笔画问号;④要将简单习题的答案、解题要点写在后面;⑤如果定义、定理中的条件不止一个,就要把条件编上号码。

认真预习后再去听课,比不预习要好得多。听课后,在做习题前,还要进行复习,检查书上还有哪些文字看不懂,要认真想,都想明白了,再开始做题。通过做题,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加深记忆。

下面,我再就如何学好数学做一下具体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杜绝负面的自我暗示,把自信贯穿于解题过程的始终。

首先,要对数学学习不要抱有放弃的想法。有些同学认为数学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其他科目上多用功就可以把总分补回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教育界有一个“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只有各科全面发展才能取得好成绩。其次,要杜绝负面的自我暗示。我们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考试,不可能每一次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在失败的时候不要有“我肯定没希望了”、“我是学不好了”这样的暗示。相反地,要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要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最终成功会来到自己的身边。

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自我感觉掌握得很好,而一做题,却往往做不出来。老师稍微点拔一下,却又马上豁然开朗。也就是说,这些题并不是绝对做不出来。只要认真地去思考,通过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就能逐渐发现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面对稍为复杂一点的题,要充满自信,要知道,这些题目一般情况下不会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的。要敢于去思考,并善于去思考,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品质。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正确区分条件和结论,并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一是紧紧抓住这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的共性,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二是紧紧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些条件能得出什么过渡结论,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筛选出有用的结论,进一步进行推理或演算。这就是老师常给同学们讲的:“聪明的同学是一类一类地学,不聪明的同学是一道一道地学”。要知道,题海无边,只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跳出题海,领会数学学习的奥妙。

二、仔细看书,弄懂数学语言;认真听课,掌握思维方法。

不爱读数学教科书,是中学生的“通病”。数学教科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它成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因而看数学教科书切不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

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都用文字语言表述,看书时务必留心。符号语言有丰富的内涵,要写得出,辩得清、记得牢。读符号语言,要说得出它的涵义,辩得明它的特征。

图形语言既能反映元素的相对位置,又是数量关系的直接反映。因而观看几何图形时要读懂隐藏在图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数量关系;而观看图像,要从其形状窥视出函数的性质。

如果课前、课后阅读数学书能达到上述要求,学数学也就入门了;若由此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成绩则指日可待。

听课要全神贯注,随着老师的讲解积极思维。预习时似懂非懂的概念弄明白了么?疑团化解了么?老师口授的真知灼见、补充的例题、精彩的解法,要抓紧记录下来。写好听课笔记,不但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而且也能促使自己注意力集中。记笔记别丢了“西瓜”,也就是说要不影响听课的效果。有些同学光顾着抄笔记却忽略了老师解题的思路,这样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有些得不偿失。

听课时还要做到不断生疑、质疑,敢于提问、答问。要想想老师的讲解是否完整无误,解法是否严谨无瑕。板书的范例如果懂了,就应思谋新的解法;如果有疑点就应大胆质疑。争着回答问题绝不是“图表现”,而是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自己回答错了,将问题暴露后,也便于订证。听课最忌盲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只要把这些基础题做好,分数便不会低了。要想做好基础题,平时上课时的听课效率便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来说,丰富经验的老师上课时(尤其是复习阶段)的内容可谓是精华,认真听讲45分钟要比自己在家复习两个小时还要有效。

三、独立钻研,学会归纳总结;用好参考书,拓展个人视野.

养成良好的独立钻研学习的习惯必须做到:①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惟有按时完成,才能得以巩固知识,尽量减少遗忘。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增大知识复现率,促进自己的思考力,发挥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善于学习的同学还应注意作业的保洁与收藏,因为这既是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很好的复习资料。②适时复习功课,形成知识网络。章节复习、单元复习、迎考复习等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时应按照一定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数学的“经纬网”。这里的“经”指的是数学的各个分支的知识;“纬”指的是相同的数学方法在不同分支中的应用。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织好数学的“经纬网”。③应注重书写的规范化。数学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对表达、叙述的过程,符号使用的规定都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在做练习、作业、考试时书写都应规范化。④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数学有很强的联贯性,新旧知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借书本知识,进行联想,不但可以增强钻研兴趣,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选择参考书方面可以听一下老师的意见。一般来说,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进度给出一定的建议,数量基本在1―2本左右,不要太多。在选好参考书以后要认真完整地做,每一本好的参考书都存在着一个知识体系,有些同学这本书做一点,那本书做一点,到最后做了许多本书但都没有做完,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效果反而不好。做题的时候要多做基础题,并且要定好时间,这样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在考前冲刺阶段要保证1―2天做一套试卷来保持状态。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做题发现并解决自己已有的问题,总结出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且熟练掌握。

在这里有个小建议:在做填空选择题时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些解题过程以方便以后复习。

四、记住必要的基础知识是熟练解题的关键。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才需要记忆,而数学靠的是运算、推理和分析,是不需要记忆的。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博闻强记”是做学问的不二法门。不记住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你的数学思维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窄,势必让你的数学学习走进死胡同。例如,不记住小学的 “九九乘法口诀表”,你能顺利地进行乘法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 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求出结果就方便多了。又如,你在解方程2x2+3x-1=0时,如果你不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你只能用比较繁琐的配方法一步步去推理。另外,这个公式又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个公式作基础,这些知识的学习只能陷于进退维谷的地步。其实,数学学习更像游戏,例如,下中国象棋,如果你不记住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一位等游戏规则,你如何能下好中国象棋?这些游戏规则就好像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作这样的描述:“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的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一定要记熟,要能背诵,朗朗上口。我们常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但有些基础知识,如定义,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这个定义中,为什么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不是两个、三个,为什么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而不是2或者3,为什么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等,这些问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说,定义只不过是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一种规定的或固有的含义。而有些基础知识,如法则、公式、定理等,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不但要记住,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平行的两直线为什么有这样的性质。这就是我们说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暂时不理解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死记硬背也要记住,记住后,在后绪的学习过程中再去逐步理解。另外,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也是需要记住的。只有这样,你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体验到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讲“方法”联系“思想”,以“思想”指导“方法”,两者相得益彰。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它是实施数学思想的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要求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方程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隐含条件的思想、整体代换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要求“理解”或“会运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特值法等。其实思想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而数学思想又是对方法的理性认识。因此,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或做了一道题,要认真思考一下,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虽然说法各异,但毕竟是有限的,正确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习数学或解题,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类,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知识学得系统,学得灵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纳入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财富。

另外,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数学方法虽然比较具体,但方法本身就是科学,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刚接触时,难免理不出头绪,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数学思想,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或题目去理解。

如在学习有理数、三角形、四边形、圆周角和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等知识时,会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原则是: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它的优点是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特点,能很好地训练一个人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

方程的思想实现了由小学的算术法向初中代数法的转化,这是数学思想的一个实质性飞跃。方程的思想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用构建方程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只要借助列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如借助数轴能很好地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许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通过题意画出图形能容易地找出各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函数问题等就更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

转化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等。

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也会贯穿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注意专心听讲,向老师学习,向课堂学习。布鲁纳指出: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

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

数学,作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以其理性的思考而引人入胜。它不像游山观景,以其迷人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与反思去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让事物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呈现出来。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把利刃拔开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思维品质呢?我们以生活中“串门”这种现象为例来说明。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别人带着去某人家串门,去了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一天你不得不自己去某人家串门。当你走到某人家附近时,面对林立的整齐划一的建筑群,你茫然失措了,不知道某人家到底在哪儿。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就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同学们听得只点头,感觉明白至极。而一让同学们自己做题,又不知从何入手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同学们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去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就像串门,每次去某人家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某人家周围的地理环境,特别是有什么特殊的标志进行记忆一样。要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内容是需要记住的,特别是这一节知识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需要及时掌握的。该记忆的内容要注意用心去记,只有记住必要的知识,思维才有依据。另外,要注意作好笔记。培根在《论求知》中说:“作笔记能使知识精确。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要注意把老师讲的重点,特别是老师总结的一些经验性、规律性的知识记下来,便于课后及时复习。课后复习,要思考有哪些问题已经搞会了,有哪些问题还没有搞会,并及时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七、应考时要舍得放弃。

对于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来说,放弃最后两题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一般来说,质量较高的数学试卷,最后两题对于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基础较弱的同学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里,而应把精力放在前面的基础题上,这样成绩反而会有所提高。中高考的大题目都是按过程给分的,所以万一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空着,应根据题意尽量多写一些步骤。

在对待粗心这个常见问题上,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要养成打草稿的习惯,而且要规范草稿,把打草稿当成规范的作业去对待(只是不抄题罢了),让你的草稿一目了然,这样便不太会出现看错或抄错的现象了。

考试中有时可以用计算器来提高解题速度解决难题。但是,在考试过后一定要把题目正规的解题思路了解清楚。每一次考试的试卷都是珍贵的复习资料,一定要妥善保存。

以上从七个方面谈了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问题。要学好初中数学,除了要做到上边所谈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课堂上,不仅是学习新知识,还要潜移默化地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面对一个问题,最后是提前思考,找出自己的思维方式,然后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老师的思维方式作比较,取长补短,进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要领。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只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十分抱歉字较多)

希望能帮助到你~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运用。而在日常时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有许多方法的。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一反三”.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在第二天讲课前,最好先预习一下.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并在原先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写好步骤.在课上,有选择的听和记老师所讲的例题.首先要听懂,然后再记下些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易错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还有,重要的定理和结论一定要熟记.课后要善于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在脑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经老师讲后才明白的例题的步骤,梳理1至2遍.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一般先看老师钩的题目,看完后再自己动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师没有钩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时间太久,就需要放弃了.

数学学习做题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做题之后的总结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只能是杂而不精,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总结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做:一,常备改错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正确的作法一同记录下来,,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确把握考点,抓好典型,以此举一反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不可盲目做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识点的典型考法的题目,将其拟于一个标题之下记录,以此不变而应万变;三,对于许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仅有以上两点,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解题方法有一个思辩的理解,从许许多多的解法中选取适于自己的解题方式,而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做题中对许许多多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在考试中将方法灵活运用,防止死做与定性思维的产生。

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