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宗元的字是什么
字:子厚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二、《柳河东集》,对柳宗元就是以什么相称
答案是:
《柳河东集》,对柳宗元是以“籍贯”相称,因为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另一说为山西省运城市)。
三、苏轼对现代人的影响?
宋代诗论繁多,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高峰。但今人最为关注的似乎还是严羽的《沧浪诗话》,此外就是《六一诗话》、《后山诗话》、《诗话总龟》、《石林诗话》、《岁寒堂诗话》、《苕溪渔隐丛话》、《文章精义》、《全唐诗话》、《诚斋诗话》、《白石诗说》、《诗林广记》、《诗人玉屑》、《后村诗话》、《环溪诗话》、《竹坡诗话》、《二老堂诗话》、《对床夜语》、《碧鸡漫志》等。相比而言,苏轼的一系列创作阐释才是真正来自鲜活的生活感悟及独特的创作实践的,因而也最见功力和个性,对当时乃至后世作者特别是诗文作家影响尤甚。
的确,900多年以前,苏轼以其博大精深的创作实绩获得了与欧阳修并驾齐驱的文学地位。作为诗人、词豪和散文大家,苏轼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确实最有资格接过欧阳修手中的大旗,自然也最有资格代表他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的诸多文学革新主张,在宋一代文学发展历程乃至此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显示了无法忽视的作用。他虽然没有系统的文论专著,但透过他的部分诗词散论,特别是他与友人互相往来的书札中,不难提取丰富而系统的文艺创作思想。 一、“幽居默处”——作家修养论
二、“有为而作”——创作目的论
三、“成竹于胸”——艺术构思论四、“心手相应”——文本和谐论五、“文理自然”——作品风格论
四、咏柳宋代诗人曾巩这首诗中东风指的是什么?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