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都有谁,为什么是他们八个?

229 2024-12-06 04:57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为什么是他们八个?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八位。柳宗元出生于773年山西省运城人士,带一直生活在长安,别名柳河东。从小就接触官场,更是看多了各种勾心斗角,便立志要做一个为民为国奉献的好官。上任后之后的他,格外注重人才培养,开办了很多学堂,以供孩子们读书学习。打压了很多满嘴谎言的江湖骗子,提倡让人们相信医学。就如同年少时的愿望做了为人民服务的好官。柳宗元为后世留下了众多作品。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依靠哥哥的照顾,可没过几年哥哥也离开人世,那便是柔弱的嫂子照顾他和侄儿,从小的经历让韩愈知道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可以赖在家人怀中撒娇,必须认真学习,成功之后好好报答嫂子。科举也参加了很多次,并未成功,嫂子好日子还没过上就因病离开了,直到三十多岁韩愈才考上了进入国子监任职。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人又被贬了,唯有经历过黑暗还能坚守住本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被调到潮州,也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把当地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倍,是个人人称赞的好官。还劝说皇帝不必信佛因为根本不会长命百岁,何不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上,韩愈实在是让人敬佩。苏洵、苏轼、苏辙这三人是父子,其中最有名气的是苏轼,性格开朗的他,就算经历磨难,也仍是充满干劲。在诗、词、书、画等各个方面都有极高的天赋和成就。父亲本就是个大才子,经过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更是成就一个比一个高。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错过的东西怎样弥补都是伤痕,时光飞逝需尽早珍惜。唐宋八大家是朱右提出来,并把这八人的作品编写成册,广泛流传于世。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些?其中以谁为首?

“唐宋八大家”的话题很多,我也看到很多朋友有很多有趣的疑问,比如有人问李白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杜甫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曾巩是谁,为什么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对“唐宋八大家”有点误解,认为在文学方面造诣高的人,就应该入选,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唐宋八大家

所谓的“八大家”,全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李白、杜甫是中国诗坛上不可逾越的巅峰,如果评选“唐宋诗歌八大家”,这两位必须要入选,但是世人所知的八大家,仅限于“散文”大家。

“八大家”的由来,是因为明朝人朱右选了这8位老先生的文章,编纂了一本《八先生文集》;后来又有唐顺之纂《文编》,唐宋两朝,也仅仅选取了这8位老先生的文章;到明末时,茅坤继承了前面两位的说法,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由此,“唐宋八大家”的名号开始流传。

自此以后,明清两代文人,作古文都已8位老先生为标杆。

唐代古文运动

“八大家”以韩愈为首,简单来说,因为韩愈在前嘛,是老大哥。

深入点说,韩愈和柳宗元两位,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唐代古文运动,这个“古文”,是指继承三代两汉以来的散文文风,也就是自由、朴素、不受拘束。

众所周知,自六朝(三国至隋,中国南方的六个朝代)以来,世间流行的都是骈文——这种文体要求字句两两相对,大多数都是非常华丽,但是内容空洞。

而韩愈提出的“古文”,则与骈文相对,文章并不刻意要求辞藻华丽,但求立意深刻,内容有价值,要从实际出发,主张文道合一,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么个意思。

也就是从韩愈提出,然后柳宗元支持,这两大文坛领袖一起带领着唐代文风走进了新时代,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也为散文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北宋古文运动

在韩、柳二人的努力下,文章获得了新鲜血液,但是到了晚唐,古文再次衰落,人们又开始可以追求华丽,要求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再次死灰复燃。

北宋时期,流行的“西昆体”就是其代表,欧阳修一看这要不得啊,西昆体都是些什么鬼,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于是大袖一挥,再次发起了古文运动,他说:文章啊,要有血有肉,要自然畅达,要反应现实,不能瞎比乱写。

于是,在欧阳修的领导下,苏轼、王安石等人纷纷响应,这些人都是北宋的大才子,欧阳修更是当朝文宗,他们继承了韩、柳二人的思想,再次使得文章焕然一新。

在北宋的古文运动中,欧阳修是领导者,三苏是其中核心人物,王安石和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临川”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被称为才子之乡,除了王安石、曾巩,像晏殊、汤显祖等文坛大家,都出自临川,可以说在当时,临川文学占据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

所以你看,曾巩可不是用来凑数的哦,只是相对王安石、苏轼这些人来说,他的后世影响力没那么大,但在当时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文豪!

苏东坡与韩愈

如果想要较为详细地了解唐宋古文运动,又不想去查看枯燥无味的资料,我推荐去看一下《苏东坡》电视剧,陆毅的演技虽然比较尴尬,但是这部剧把苏东坡的生平介绍得还算详细,特别是第一集开始就讲的是这个文风改革,讲得比较清楚,看过之后可以大体了解整个故事,更可以体会到一项改革的艰难。

苏东坡作为韩退之的小迷弟,对韩愈可算是推崇备至,在日记里不止一次提到过爱韩愈,向韩愈表白,甚至还专门分析了俩人星座,得出结论:

退之生平多得谤誉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东坡志林》

你是不是以为星座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是不是以为星座都是小朋友谈恋爱用的,嘿嘿,苏东坡追星的时候,就深入研究过星相学啦。

文起八代之衰

在苏东坡的日记里,可以看到很多他对韩愈的“盲目”追星,比今天的小朋友拿起个牌子荧光棒去借机听演唱会高了几百个等级。

当年潮州知州王涤要重新修建韩愈庙,修庙就必然要有碑文,记录韩愈的生平,王知州第一时间想到了东坡小迷弟,面对替偶像写碑文的机会,东坡小迷弟当然是欣然接受,他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这篇《潮州韩文公庙碑》,文中他写下了对韩愈的最高评价:

文起八代之衰。

八代是指从东汉、魏、晋到南朝宋、齐、梁、陈、隋。俨然把韩愈说成了文坛救世主。

东坡的意思很明白,自八代以来,文章逐步衰败,一代比一代辣鸡,直到出现了韩文公横空出世,才一扫数百年来笼罩在文坛上空的乌云,使文章重获新生。

前面说了,自六朝(八代)以来,正是骈文从诞生到发展鼎盛的时期,故而东坡有此一赞。

韩愈的文章,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所畏惧,什么都敢说都敢写。既慷慨激昂,又平淡如家常,他通过一支笔,一张纸,反应现实社会,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还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像我们熟知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出自韩愈的《马说》。

一句话以马为喻,实际上谈的是人才问题,有慧眼识才的人,才有能被发现的人才,自古以来有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终生被埋没,这都是因为缺少伯乐啊!既为天下被埋没的人才不平,也为自己不被重用而悲愤。

除了苏轼,历史上的大家,如唐之白居易、宋之欧阳修、明之罗贯中、清之乾隆皇帝,近代之曾国藩等,都对韩愈有极高的评价。

所以,把韩愈放在唐宋八大家之首,当之无愧。东坡若有知,能与自己的偶像并列,生前的悲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他们中的大佬就是韩愈了,最厉害的一个。

唐宋八大家: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以柳宗元为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