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勤俭为美德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戒子篇》
《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作者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节约粮食是一项美德,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一粒粮食一粒米,农民血汗换来的,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以往在饭店吃饭,几个点一大桌子饭菜,吃不了,也就浪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国诸葛亮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可以持家。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孔子的宣言:俭,吾从众”。《论语》开篇后第一句涉及勤俭节约的话是,要求国家“节用而爱人”,要求国家审慎使用财富,爱惜官吏百姓的人力。学而篇第十则,是负责的两个弟子的对话,说孔夫子“温良恭俭让”,又提到了“俭”这一重要的美德。第十四则,夫子又训诫学生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载曰:“又我所有六年苦行历诸难事。但为降伏诸外道故。又欲令诸众生起精进故。一麻一麦为所食者。欲令身器得清净故。”即是说,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曾历经六年苦行,为的是降伏外道,树立佛教正道正行的形象。他在苦行时,日食一麦一麻,为的是让身心得到清净。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将节俭视为清净身心的法门。佛陀证悟后,一直劝诫弟子不要贪慕富贵奢华,让他们穿粪扫衣、食千家饭,通过节俭、节约、节制的形式,来消除内心的傲慢与不羁,培养各自的慈悲心与恭敬心,以更好地用功办道。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即是说,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能获得成功的,往往是因为勤俭,而遭到破败的,往往是因为奢侈。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留下不少勤俭节约的经典故事,如宋太祖赵匡胤教育子女要俭朴,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又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一直注重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他将全年的俸禄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等等。在佛教中,佛陀同样注重勤俭节约,只不过,他将“勤俭节约”一词换成“惜福”一词,多次教育弟子们要懂得惜福、知足常乐,切忌奢华浪费,要通过勤俭节约来培植自己的福报、净化自己的身心。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为中国佛教天台宗第八祖。他行头陀法,常居住于岩石溪涧旁,又号“左溪尊者”。法师常居住一室,室内虽小却常觉有法界之宽。一件祖衣,四十余年不曾换新的;一件尼师坛(卧具),终身没有更换过。宋代高僧慈受怀深禅师,经常告诫弟子们懂得惜福、节俭。他曾向弟子开示:“淡泊名利,世间的心就会变得轻微,道念自然会变得浓厚。你们现在衣食无缺,还没有饥饿就吃饭,没有寒冷就穿衣,身体还没有尘垢就洗澡,还没有到睡觉的时间就睡觉。生死之道尚且没有弄清楚,心境污染未尽,如何能够消受种种福报呢?”明代高僧莲池大师一生勤俭,他在《竹窗三笔·僧宜节俭》一文中,劝诫僧众要惜福节俭,他讲到,宋代时的侍郎张子韶从当秀才开始,至状元及第,直到位登枢要,依然“恶衣菲食”,保持着惜福节俭的习惯。即便是担任侍郎时,家中也没有完好的器物,一支笔因长期使用也成秃笔了。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历史长河中圣人贤人能人,都在提倡节俭。
曹操《度关山》: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朱熹: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赵朴初《宽心谣》: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敢御寒,坏也御寒 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古人以勤俭为美德不是受诸葛亮诸葛亮影响,而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比如孔子的: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或者奢则不逊,俭则固。
道家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古人以勤俭为美德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戒子篇》
《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