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以一篇《醉翁亭记》名垂千古。他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因刚直耿介,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在滁州、扬州、颍州等地先后做了几年地方官。后来调回京城,在朝廷中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要职。
在40年的仕官生涯中,欧阳修三起三落,历尽坎坷,他深知成才不易,极其注重戳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者,哪怕是一技之长,不论相识与否,个人恩怨如何,他都能扶植、提携和举荐。
曾巩才学出众,十二岁时便写出脱俗的好文章,但几场科考都先后落第。他鼓励曾巩,要像农民一样辛勤耕耘。曾巩不负欧阳修的厚望,十年后考中了进士。欧阳修举荐他充任馆阁标勘。在欧阳修的奖掖下,曾巩的才华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成为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自幼喜欢读书,友人把他引荐给欧阳修,欧阳修读了王安石的诗后,非常赏识,到处为之延誉。后来,他在同一扎子中荐举三人可以为相,其中就有王安石。另外两人是吕公著和司马光,吕公著系当年排斥范仲淹之党并把欧阳修贬谪滁州的主要参与者,宰相吕夷简之子;司马光也在朝中力排过欧阳修。然而欧阳修却能做到唯才是举,不计个人恩怨。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成名,也多得力于欧阳修。苏洵携儿子苏轼、苏辙同赴京城应试时,在汴京拜见了欧阳修。欧阳修读了父子著作后,极力赞誉说:“后来文章当在此。”他还将苏洵文章送呈给皇帝御览,默默无闻的苏洵名声大噪,京城士大夫竞相争阅,效法苏文。尤其是当欧阳修读了苏轼应试文章后惊喜异常,赞许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还对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一个全国大主考官、当时文坛上的主帅,愿意说自己的学问、才华在他门生之下,这种鼓舞后进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为了扩大苏轼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声誉,欧阳修又于嘉佑五年保举他参加殿试。正是因为欧阳修的这种满腔热情奖掖后进的精神,所以才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伯乐
因为欧阳修在朝廷担任重要的官职,为朝廷选拔了很多有才学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苏轼。
你想啊,唐宋八大家唐朝是韩愈和柳宗元,宋朝有六人,其中五个是被欧阳修举荐,而他自己是第六人,这不是千古伯乐是什么?曾巩,王安石,还有苏洵苏轼苏澈都是被他欧阳修举荐的。
因为唐宋八大家有很多的人是他发现的,他对这些人有着知遇之恩,而且这些人也都是非常出名的文学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