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间口承文学,它包括哪几种?

成长网 2023-02-07 17:53 编辑:admin 258阅读

一、什么是民间口承文学,它包括哪几种?

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其内容可以包括诗歌、故事等。在民间口头文学中,打油诗、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是数量最多的三类。例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就是由口头文学慢慢成型的。口头文学中也有数量较多的黄色故事和鬼故事。

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口头文学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且是最主要最原始的部分。是最早期的民间文学,是后期书本民间文学的源泉。

打油诗、对联、绕口令、谚语、谜语、歇后语、民歌、民谣、笑话等。每种文学样式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与内涵,都是民俗文化应了解的内容。

二、请问有谁知道如何查询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年出版的小说目录如何查询

图书分类: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文化、理论作品

全集、文集

儿童文学

线装书

教材、教辅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三、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的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史铁生的原名就叫做史铁生,他没有又名也没有字,他是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

和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点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享年59岁。

扩展资料:

史铁生的作品简介:

1、《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

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爱情问题》:

《爱情问题》为史铁生精选珍藏文集之散文集,收录了史铁生先生经典散文,包括《我与地坛》等被广大读者熟悉的作品。

他的散文里面处处体现着其他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哲思色彩,不管是广为流传的《我与地坛》还是《好运设计》,语句中都充满了哲学式的思考。

史铁生的散文里还处处表达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史铁生挖掘细小事物的光芒,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都无比令人钦佩。

3、《命若琴弦》:

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史铁生曾发表文学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我与地坛》等。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铁生

史铁生原名就是史铁生,没又名,也没有字。

主要作品《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被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文革记愧》《放下与执着》《山顶上的传说》《死国幻记》《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老人》《小说三篇》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扩展资料: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评

史铁生绝对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王又平评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课本18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

作品《合欢树》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高一年级上册第5课。

作品《第一次抱母亲》被选入江苏省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书第13课。

[编辑本段]【史铁生作品】

著名作品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

《午餐半小时》

《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作品总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队的故事(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DD《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DDDD―《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DDDDD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4.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DDDDDD《今日先锋》4 期

《d英》700 DDDDDD《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5.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 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6.《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7.《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8.《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9.《务虚笔记(下)》(17-22章)

10.《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史铁生妻子是陈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后成为出版社编辑,在2012年创作了散文集《让死活下去》,表达对史铁生的怀念。

[1]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到1981年[2]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册课本18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文第7课

作品《秋天的怀念》被选入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

作品《合欢树》被选入上海市语文新教材高一年级上册第5课。

作品《第一次抱母亲》被选入江苏省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书第13课。

[编辑本段]【史铁生作品】

著名作品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老屋小记》

《奶奶的星星》

《来到人间》

《合欢树》

《病隙碎笔》

《毒药》

《命若琴弦》

《原罪・宿命》

《钟声》

《午餐半小时》

《我的丁一之旅》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

作品总目

(截止至2004年)

1. 插队的故事(小说)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2.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3.宿命的写作(散文随笔)(约140000字)

《随想与反省》6300 ―――《人民文学》86年?期

《答自己问》16500 ―――――《作家》88年1期

《自言自语》18000―――――《作家》88年10期

《好运设计》15000 ―――DD《天涯》90年9期

《随笔十三》15000 ―――――《收获》92年6期

《游戏 平等 墓地》6300 ―《当代作家评论》92年

《给杨晓敏的信》3800 ―――――?

《谢幕》1000 ―――――《小说月报》92年?期

《没有生活》1600 ―――――――?

《爱情问题》10000 ―――――《钟山》94年4期

《神位 官位 心位》4300 ―――《读书》94年6期

《记忆迷宫》3000 ――――――――《今天》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6800 DDDD―《北京文学》94年11期

《熟练与陌生》2000

《宿命的写作》1800

《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3500 DDDDD 《作家》97年7期

《给安妮的信》3200 ――――――――?

《足球内外》9000 ―――――《天涯》96年1期

《私人大事排行榜》9000 ―――《花城》97年1期

《无病之病》2000―――《学术思想评论》第2辑

4.散文 随笔(约127000字)

《秋天的怀念》1000 ――广州《南风报》81年?期

《合欢树》2000 ―――――《文汇月刊》85年6期

《我的梦想》2000 ―――《中国残疾人》89年1期

《文革记愧》4000 ――――《东方纪事》89年1期

《我21岁那年》10000 ―――《三月风》91年?期

《我与地坛》15000 ―――《上海文学》91 年1期

《散文三篇》6300 ――――――《芒种》92年?期

《墙下短记》4000 DDDDDD《今日先锋》4 期

《d英》700 DDDDDD《今天》94年2期

《悼少诚》2000 ―――――――《北京日报》96年

《外国及其它》7000 ―《华人文化世界》97年7期

《说死说活》3000 ――――――《天涯》97年1期

《有关庙的回忆》6000 ―《人民文学》99年10期

《病隙碎笔1》25000 ――――《花城》99年4期

《病隙碎笔2》25000 ―――《天涯》2000年3期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11000―《钟山》2000年4期

5.小说(约165000字)

《毒药》15600 ―――――《上海文学》86年10期

《我之舞》20400 ――――――《当代》86年6期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 的猜法》23000――《收获》88年6期

《小说三篇》20000 ―――《东方纪事》89年2期

《中篇1或短篇4》37000 ――《作家》92 年4期

《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 的戏剧之设想》47000――《钟山》96年4期

6.《第一人称》(小说)(约140000字)

《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42000―――《文学家》84年3期

《命若琴弦》16500 ―――-《现代人》85年2期

《原罪宿命》30500 ―――――《钟山》88年1期

《钟声》10000――――――――《钟山》90年3期

《第一人称》10000 ―――――《钟山》93年1期

《别人》14000 ―――――――《花城》94年1期

《死国幻记》10000 ―――《北京文学》99年8期

《两个故事》7000 ―――――《作家》2000年2期

《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约410000字――《收获》97年1-2期

7.《务虚笔记(上)》(1-9章)

附录1:邓晓芒的评论

8.《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9.《务虚笔记(下)》(17-22章)

10.《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