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歌词?
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品注释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木瓜》读解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喜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笔者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瑶(瑶、玖);我以琼瑶(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读感:"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有这种传统还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这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大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二、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桃啥意思?
该句意思是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琼瑶: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该句出自周代《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投我以木桃和投桃报李的区别?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四、“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哪里?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国风·卫风·木瓜》。补充:
1.《国风·卫风·木瓜》原文如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国风·卫风·木瓜》,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被后世认为是描述男女情谊的佳篇,其作者不详。关于此诗主旨有很多争论,经过汉人、宋人、清人乃至当今学者的考释,对此诗,文学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在艺术上,全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句式的参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韵味,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3.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五、投以木桃报以琼瑶典故?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全诗: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比喻相互赠送礼物,礼尚往来,友好交往。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反义句子?
反义词就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什么意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一句出自《诗经》的古诗,意思是说如果你把木桃投给我,我就会报答你以珍贵的琼瑶。这句话在现代可以引申为一种互相赠送和回报的文化理念。在关系互动中,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和付出时,我们应该有所回馈,可以是物质上的礼物,也可以是一份关心和谢意。文章提到的价值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历史悠久,强调了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的社会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
通过互相帮助和关心,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蕴含的道理?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的道理是: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美玉)作回报。出处:《诗经》中《木瓜》名句。
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看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
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什么意思?
译文:你将木桃投赠予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此句用于比喻互相赠送答谢。
拓展资料:
出自:春秋 《国风·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赏析: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礼什么意思啊?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一个汉语词汇,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出自《诗经·大雅·抑》。
典故:
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引起国人关注。时人阳虎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没见,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猪,最终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解析
这就是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尚往来”思想。而这种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卫武公受到人民爱戴,就应作为楷模,以报答人民,后人简洁为“投桃报李”成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