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区别?

69 2024-10-30 01:31

一、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区别?

双声连绵长的意思是,声母相同的词语叠韵联绵词的意思是韵母相同的词语。例如,蒹葭jianjia,声母相同,是双声连绵词。

窈窕yaotiao韵母相同,是叠韵联绵词。

辗转zhanzhuan是双声叠韵联绵词。

二、连绵词的讲解?

连绵词是一种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体裁中,比如诗歌和赋等。连绵词一般都不具体的指代任何特定的事物,而是作为修饰词、衬托词或其他类型的虚词,用以创造出抒情、流畅的语言效果。常见的连绵词有如、维、乃、斯、之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如:如意、如花似月、如梦如幻、如烟往事等,都是用连绵词“如”形容某种感觉或情境。

2. 维:维天立地、维邦持家、维城护邦等,都是用连绵词“维”表示维护、支撑的意思。

3. 乃:乃心乃行、乃国之大、乃将之勇等,都是用连绵词“乃”表示“即为”的意思。

4. 斯:斯文斯理、斯人、斯可喜、斯民等,都是用连绵词“斯”表示特定的地点、人物或其他的抽象概念。总的来说,连绵词在文学创作和修辞技巧中,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和美感,能够为文学作品增加深度和情感力度,因此在传统文学中被广泛运用。

三、连绵词的特点?

不能拆开来解释

例如,“望洋”不能拆开来解释为望着海洋。明确地讲,联绵词词意与字形无关,字形只是作为单纯音符而存在,文字本身的意义在它充当联绵词的书写符号时被舍弃了。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联绵词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联绵词拆成两个词,当做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

有一词多形的特点

一个联绵词往往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徘徊”可写作“俳佪”。如“蹒跚”可写作“盘跚”、“跚”都是“跛行貌”,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参见《辞通卷六·十四寒》又如“彷徨”可写作“徬徨”、“仿偟”、“彷皇”。都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这个意思。《辞通》曰:“犹豫徊也”,再如“踌躇”也可写作“踯躅”、“踌伫”等。

有一词多义的特点

这一点很重要,最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往往被疏忽,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义的错误,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联绵词。比如“缥缈”,《辞通》曰“远视之貌”。这就要求在理解上要因文定义,仔细辨析。如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一句缥缈要解为“虚幻渺茫,不可捉摸,”正是“玄远貌”,再如徐迟《黄山记》:“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却是轻举而不实在的样子。

四、地名连绵词?

南宁  黑河  拉萨 醴陵 ……

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

例如:蘑菇、蘼芜、芎藭、荼蘼、蒺藜、蔓菁、茉莉、芙蓉、芙蕖、芫荽、蒹葭、萑苇、唐棣、枇杷、葫芦、橄榄、葡萄、苜蓿、石榴、柠檬、菝葜……

五、连绵词举例?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

例如:蘑菇、蘼芜、芎藭、荼蘼、蒺藜、蔓菁、茉莉、芙蓉、芙蕖、芫荽、蒹葭、萑苇、唐棣、枇杷、葫芦、橄榄、葡萄、苜蓿、石榴、柠檬、菝葜

六、诗经中形容姣好的词?

冰肌玉骨

【解释】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冰清玉洁

【解释】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明眸皓齿

【解释】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靡颜腻理

【解释】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闭月羞花

【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沉鱼落雁

【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秀色可餐

【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国色天香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粉白黛黑

【解释】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出处】战国·楚·屈原《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傅粉施朱

【解释】傅:搽;朱:红,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

【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婀娜多姿

【解释】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

衣冠楚楚

【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亭亭玉立

【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雾鬓风鬟

【解释】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

出水芙蓉

【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七、诗经中寓意发财的词?

一、发达 [ fā dá ]

解释:发迹;显达。

引证:沈从文 《贵生》:“如今来在桥头开铺子,生意发达是很自然的。”

二、发家 [ fā jiā ]

解释:使家庭变得富裕:~致富。

引证:梁斌 《红旗谱》八:“村乡里传说: 冯家是明朝手里发家的财主。”

三、日进斗金[rì jìn dǒu jīn]

出处:《胡雪岩》:“这个职位,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

释义: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四、腰缠万贯[yāo chán wàn guàn]

出处:南朝梁·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释义:

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比喻钱财极多。

八、诗经中带恒的词?

《诗经.商颂》玄王恒发,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九、诗经中的双声词和叠韵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6.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7.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8.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十、叠韵连绵词的意思?

所谓叠韵连绵词,即构成连绵词的两个音节的韵母,是相同的,形成的是两个韵母的叠加关系。

我们知道,构成连绵词的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都是标音符号,而不是语素,且两个音节合在一起才能表示一个意义,而这两个音节又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是有的是双声关系,如:伶俐,踌躇。

二是有的是叠韵关系,如:徘徊,彷徨,迤逦。

三是有的没有双声、叠韵关系。如:滂沱,囫囵,妯娌。

四是有的是同音重复。如:匆匆,孜孜,津津。

以上的第二种就是叠韵连绵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