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荇菜原文?

109 2024-10-29 16:19

一、诗经荇菜原文?

诗经物语·荇(xing)菜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荇菜,别名接余、水镜草、金丝荷叶等。

自古嫩茎叶做菜蔬食用,先秦时并宫祭祀之用。

全草入药,有发汗、透疹、清热、利尿的功效。

二、《诗经》中的荇菜有多美?

首先,感谢题主的提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大量描写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记载。《诗经•周南•关雎》中有诗句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又曰“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两句话描写了农女采摘荇菜的劳动场景。

题主所问“《诗经》中的荇菜有多美?”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荇菜”到底是什么?有学者将其解释为“莲蓬”,我们想象一下,莲蓬生在一片片翠绿的荷叶当中,一阵微风拂过荷田,一只只傲然挺立的莲蓬在荷叶中随风摇曳。这个场景确实很漂亮。但是,重点来了,莲子成熟的季节并非是荷叶全胜的时候,些许枯枝败叶,加上日渐枯萎的莲碗,好看吗?或者这种场景有种萧瑟美,但是常情人还是会喜欢那种光鲜亮丽的美。

那么,有朋友就问了:你的意思是荇菜不美了?非也非也。个人认为荇菜并非是指莲蓬,而是一种开着鲜黄小花的浮萍。这种小花单个看起来或许不会很起眼,但是当它们正当盛期绵延数十米甚至数里的时候,那种美真是让人荡气回肠,不禁心生柔情。

荇菜并非莲蓬的理由:其一,关雎描写的是周南人民的劳动场景,莲蓬适宜温暖潮湿的南方,浮萍耐寒,适合在周南生存,当然了,浮萍南北都可存活。其二,“芼”字,芼本指覆盖在地上的野菜,引申为采摘。其本义中的“覆盖”隐喻与浮萍漂浮于水面绵延的生长习性很相符合。

荇菜是浮萍就好了。小时候曾在水塘、江边看到那绵延数里的开着黄花的浮萍,确实美得惊心动魄,美得气势磅礴。

三、诗经中,参差荇菜,参差怎么读?

cēn cī

差,汉语常用字,读音chā,chāi,cī,chà,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错误:话说差了;引申含义为缺欠:还差十元钱。

差的常用组词为差等。包含差的常用成语为参差错落。

四、诗经中参差荇菜参差怎么读?

读音为:cē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liú zhī

出处:先秦·佚名《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释义: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文章赏析:

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五、诗经里描写雨的诗歌

诗经里描写雨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其中,有一些诗歌专门描写了雨水的形态、变化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些古老而真实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关雎》

《关雎》是《诗经》中描写雨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首相对较为简洁的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中的“关雎”指的是一种鸟类,而“河之洲”则是指生长在河洲上的草地。诗人以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的鸟鸣声、河洲上的草木与残雨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女子的赞美以及君子的寻求。

《节南山》

《节南山》是《诗经》中将雨和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描写的作品之一:

节彼南山,言采其蕨。 我送舅氏,于嗟邱之栩兮。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南山景色,其中“蕨”是山间所生长的蕨类植物。诗人抒发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亲人之间离别的感慨。

《闻王孙贾人》

《闻王孙贾人》是《诗经》中将雨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的作品之一:

闻王孙之来兮,未敢告状。 立于河之洲兮,望崇山之阳。 忧心悄悄兮,愠于群小,思其独行。 有客舍兮,终至于岐阳。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被王孙所爱的女子,心怀忧愁,苦思独行。她站在河洲上眺望远方,心中思绪万千。最后,她踏上旅程,终于到达了岐阳,与故人相聚。诗中通过雨水的描写,表达了女子的情感与期盼。

《东篱》

《东篱》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古代诗歌,其中细腻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

东篱披瓜开兮,头瓜岂乐夫? 人生实苦多思兮,念彼君子思无穷。

诗中描绘了瓜苗披雨而开的美好景象,同时由瓜引发出对人生困苦和君子境遇的思索。

《雨无正》

《雨无正》是一首反映农民苦雨对庄稼带来影响的作品:

雨无正,出有伤。 愿言思其春,寤寐庐阜之宫。

这首诗以双句对的形式,表达了对雨水不正常的担忧和对庄稼收成的期盼。诗人希望雨水按时降临,为农民带来春天的希望。

以上只是《诗经》中关于雨水的一部分描写,这些描绘丰富多样的古代诗歌,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雨水的深情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也能深刻领略到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遗产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六、参差荇菜的荇菜是什么?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传统的解释说,是一种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全草可入药。然后,具体是哪种菜,就云里雾里迷迷糊糊了。有可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一种植物,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七、参差荇菜中的荇菜是什么菜?

是莲蓬。

莲蓬生长在水里面,它是一些莲花在开花之后形成的一种东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诗经里面这样描写一个古诗,其实是为了能够表现出少女在采摘莲蓬时候的那种温柔和甜美,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这也因此有了许多男子对女子的一种爱慕,他们看到如此一个美貌的女子在池边采摘莲蓬,这本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景,这也因此让当时少男少女之间的这种情绪缓慢上升,最终被记载到了诗经里面,形成了千古名句,这可为是来源于生活,更高生活的一种写照。

八、荇菜品种?

摘要荇菜也叫莕菜,是水生草本植物。喜欢静水,叶片呈现圆形或卵圆形,漂浮在水面。5~10月会开出小黄花,艳丽而繁盛,装点水面再好不过了

九、鱼缸里怎样养龟背荇菜?

喜欢水生植物的你,可以找来一个大缸或者宽敞一点的大盆,种上一盆荇菜又能观赏又能吃

和种植睡莲一样,可以选择深一点的大纲,水深在40厘米左右即可,最少不能低于10厘米。种植的时候要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河塘泥,起到固定根部的作用。

荇菜的养护比较粗放,平时保证阳光充足,大部分的家庭都会将荇菜放在庭院中养护,正常的阳光照射就可以,不需要遮光可以生长得很好。

十、池塘里的荇菜怎样去除?

1、人工除草

当鱼塘中水草过多时,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穿好水裤进入河塘,准备一把锋利的镰刀,从水草的根部将其割除,避免根茎再次萌发。

2、放养鱼苗

鱼塘中的水草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可以在河塘中投放小鱼、小虾等食草性鱼类,让它们以水草为食物,这种方式不仅对水体的污染少,还能饲养鱼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