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收录了多少篇诗歌,都是那个时期的?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诗歌作品,其中有6篇为笙诗。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诗经》里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歌?
《诗经》里共收录了305篇诗,其中风160篇(是15组),雅105篇(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40篇。
三、诗经收录了从什么到什么时期的诗歌多少篇?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已在春秋时期,整部诗经的时代,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四、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了多少诗篇?
一共311首。 《诗经》是产生在2500余年以前,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五、《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删诗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毛诗序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六、诗经的来源?
《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
1、采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定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
2、献诗说;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写诗进献于天子。
3、删诗说。删诗说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诗经》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七、中国爱国诗歌经典:收录了你所喜爱的爱国诗歌
中国爱国诗歌经典
爱国诗歌一直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中国爱国诗歌中,有许多经典之作,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关注祖国命运的人。以下是一些中国爱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文天祥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 王勃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焦裕禄
- 《歌唱祖国》 - 贺敬之
以上诗歌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爱国诗歌,它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这些爱国诗歌的词句中蕴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每一首诗歌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都是爱国情怀的绵延。
通过阅读这些爱国诗歌,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它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通过这些经典爱国诗歌,能够唤起每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与关怀。
八、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首,也称什么?
答: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九、诗经收录了什么时期的作品?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十、诗经的诗歌有多少篇?
诗经(征夫的歌)
卷二,召南
2.10《小星》(征夫的歌)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那阴暗的小星星,三三两两在东边。半夜三更,急急忙忙应征出门,早晚为公家做事,这是人和人的命不同啊!
——那阴暗的小星星,唯有参星和昴星。半夜三更,急急忙忙应征出门,抱着枕头和被子,这是人和人的命不同啊!
(在奴隶社会 ,国人当中有贵族,有平民。平民要为王公贵族服劳役服兵役。这是一首征人的歌。征人,就是被征服役的平民。这些歌词都反映了平民被征的悲哀和不幸)
诗经卷三。邶风
3.11,《式微》(这也是国人怨恨劳役的歌。)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越来越黑,为什么不回家?非君之故,为什么我会呆在露天里?天越来越黑,为什么不回家。非君之为,为什么我还会在污泥中。 诗经第六,王风 6.2,《君子于役》怨歌:叙述了人民被征劳役的痛苦)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括?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服役去了,不知日子有多长,几时才能回到家。 鸡群都回窝了,太阳快下山了,牛羊都成群下岗了。君子服役去了,让我怎么不思念?
——君子服役去了,不论月不论日,不知几时才相会。 鸡群都上架了,太阳快下山了,牛羊都成群下坡了。君子服役去了,愿不会饿肚肠?(怨歌:叙述了人民被征劳役的痛苦) 6,4, 《扬之水》怨歌:这也是一首被征兵役人的歌,表达了他们思乡的情绪)
扬之水,不流东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戌申?懷哉懷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东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戌甫?懷哉懷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东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戌许?懷哉懷哉!曷月予还归哉?
——一条激流的河水,漂不走一捆柴禾。那远方的人哦,不能和我一起防守申国。思念你啊,思念你,哪年哪月我才能回家啊。
——一条激流的河水,漂不走一捆荆棘。那远方的人哦,不能和我一起防守吕国。思念你哦,思念你,哪年哪月我才能回家吆。
——一条激流的河水,漂不走一捆水杨。那远方的人哦,不能和我一起防守许国。思念你哦,思念你,哪年哪月我才能回家吆
(怨歌:这也是一首被征兵役人的歌,表达了他们思乡的情绪)
诗经卷八,齐风
8,5,《东方未明》(是一首征夫的歌,他们被迫服劳役不论早晚)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东方一片漆黑,衣服颠倒,胡乱穿上,公家召唤要出行。
——东方还未破晓,衣服颠倒,胡乱穿上,公家有令要出行。
——折下柳条围篱笆,狂夫瞪眼真凶狠,没早没晚,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
(是一首征夫的歌,他们被迫服劳役不论早晚) 诗经卷九,魏风
9.4,《陟岵》(也是一首征夫的歌,服役的痛苦与思念家的心情)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登上那光秃的山岗,遥望老父亲。老父说:“哎呀,我的乖孩子啊!昼夜服役没有空闲,千万要谨谨慎小心,一定要回到家里哦。
——登上那有草的山岗,遥望老母亲。老母说:“哎呀,我的老小子啊!昼夜服役没有睡眠,千万要谨谨慎小心,不要把命丢在外哦。
——登上那高高的山岗,遥望我兄长。阿哥说:“哎呀,我的小阿弟啊!昼夜服役要有伙伴,千万要谨谨慎小心,千万不要死在他乡哦。
(也是一首征夫的歌,到了服役的痛苦与思念家的心情)诗经十五,豳风
15.3《东山》(也是一首征夫的歌,叙述行军打仗的辛苦和思念家人的情感)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衣裳,勿土行枚。娟娟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们前往东山,好久好久没有回家。我们要从东方回家,细雨蒙零零落落。面向西方心中悲伤。缝好一套便服,不再衔枚行军打仗。山蚕蠕动曲又弯,久久呆在野桑上。独宿的士兵卷缩成团,睡在战车下。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蝩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
——我们前往东山,好久好久没有回家。我们要从东方回家,细雨蒙零零落落。瓜蒌已经成熟,蔓延到了屋檐下。屋里爬满了潮虫,门前结满了蜘蛛网。田地得被野兽践踏成了鹿场,鬼火在夜里流动发光。不害怕呀,不害怕,不能不让我思想。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有敦苦瓜,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们前往东山,好久好久没有回家。我们要从东方回家,细雨蒙零零落落。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叹息在房中:“院子已经洒上了水,鼠洞已经堵塞。征人要回家。婚见证的苦瓜,依然还在那木架上蔓延。自从我们不得相见,到今恰好有三年”
《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駁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其,其旧如之何!》
——我们前往东山,好久好久没有回家。我们要从东方回家,细雨蒙零零落落。黄鹂在飞翔,闪光发亮的是它的羽毛。那女子出嫁,有淡黄的和淡红的马。母亲给她披上佩巾头帕,叮咛她各种礼义,新婚是美好的,久别重逢又如何?
(也是一首征夫的歌,叙述行军打仗的辛苦和思念家人的情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