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雎重章叠句赏析?
重章叠句运用的好,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味,可以说是重章叠句运用的典范。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一些诗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的诗歌,它们在结构形式上,常常采用一种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即诗歌的章与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应的地方更换几个词而已,这就叫重章叠句。
例如:
《采薇》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特点:
巩固音乐性和节奏感;
情感的抒发在旋绕中有递进,更充分地抒发情怀;突出主题。
三、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其中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四、以《关雎》、《蒹葭》为例分析诗经的艺术特点都有哪些?
特点:1、体裁十分广泛,真是深刻地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2、语言纯朴、自然,诗经的作者用最自然的语言反映他们质朴的生活和愿望。
3、大量地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4、重章迭句,反复咏叹,表现了诗歌的音乐美。
赋比兴的手法应该是《诗经》中最常见的。
五、诗经关雎为例,论述赋比兴的特点及运用?
此诗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对所思女子真是设想得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而《关雎》的作者却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难得的是这乃属于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用“好逑”字样可证),而不仅仅是做为情侣(这同《郑风》里的作品就不同了!),这固然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却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特色。
六、仿写重章叠句投我以木瓜古文?
本句出自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送我木瓜,我以琼琚来报答。不是报答你,真心相爱永不离。
你送我鲜桃,我以琼瑶来还报。不是还报你,珍重情谊长相好。
你送我李子,我以琼玖做回礼。不是答谢你,生生世世不分离。
七、诗经中无衣怎么表现出重章叠句手法?
诗共三章采用重叠复沓形式不断递进,表达了战士誓死抵御外敌入侵英勇卫国精神。
八、关雎,蒹葭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唱一般都是为了增强音韵美。叠唱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重章叠句不仅发挥了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九、“以……为例”,英语怎么说?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such as
take ...for example
take ....as an example
take ...for example
to give an example
to give an instance
又查了好多资料了:)
十、诗经《采薇》主要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