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是"风骚"。因为“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二、诗经与楚辞我国诗歌?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前者多为取材于社会生活的质朴写实文学,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后者则多描写个人情志与幻想,文字华美,富于浪漫和神秘的气息。
不过相对来说,《诗经》比较容易朗朗上口,《楚辞》则比较生僻。
三、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1、诗歌的取材不同:
《诗经》取材于社会生活的质朴写实文学,周代北方文学的代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国文学总集之祖、诗歌总集之祖),最早的韵文。
《楚辞》描写个人情志与幻想,文字铺张华美,富浪漫神秘气息。汉代楚国屈原的离骚诸赋与宋玉(战国时代楚国)、枚乘、贾谊(汉)等人的赋作成书(为文士所作)。
2、形式不同: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叠字叠句,凡305篇。《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是为内容;赋、比、兴是为作法。
《楚辞》句法较长,多六、七言参差,多以兮、些、只等虚字延长语气,便于咏叹,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先河。
3、创作者不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四、诗经楚辞中与木的句子?
1、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西周佚名《诗经・木瓜》诗句意思: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2、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西周佚名《诗经・出车》诗句意思:春日缓行天宇,花木丰茂葱郁。黄鹂唧唧歌唱,女子采蒿群聚。押着俘虏审讯,高高兴兴回去。威风凛凛南仲,玁狁全被驱除。
五、《诗经》与《楚辞》相比,有何异同?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六、诗经与楚辞在体裁上有何不同?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从诗歌体裁来说,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七、与诗经,楚辞三足鼎立的是?
汉乐府!文学史上地位:与《诗经》《楚辞》三足鼎立 ,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八、乐府诗与诗经楚辞什么为主不同?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是一种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它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由得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诗体。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乐府诗、《诗经》、《楚辞》和唐诗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九、比较《楚辞》与《诗经》在体式上有什么不同?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十、楚辞和楚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楚辞与诗经的关系是什么?
立足于《楚辞》文本,不难发现它与《诗经》在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文学精神等方面存在诸多联系,《楚辞》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基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背景,楚文化与华夏文化产生了接触,楚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积极吸收华夏文化并融入华夏文化,即楚文化逐步华夏化,同时《楚辞》作者屈原也受到了华夏文化的熏陶。
《楚辞》受《诗经》的影响,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具体体现和必然结果,同时,楚文化的华夏化亦为《楚辞》受《诗经》的影响提供了契机。
首先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楚辞》与《诗经》在文本上呈现出的诸多共同点进行揭示。
其次,通过仔细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二者在赋、比、兴和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题材内容和文学精神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典型例证。
再次从文学创作论即作家的角度,通过分析屈原的儒家思想在《楚辞》中的体现,借以说明《楚辞》受到了包括《诗经》在内的儒家经典的影响。屈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是楚文化华夏化的典型个案。
最后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探讨在《楚辞》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为《楚辞》借鉴《诗经》的写作经验提供了便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