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200 2024-10-20 09:42

一、诗经七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七月》一诗出自《诗经·豳风》,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古代普遍认为该诗反映的是周人“好稼穑,务本业”的风俗。然而近现代以来,受到阶级史观的影响,许多人将该诗解读为:反映下层农民的辛苦,阶级剥削残酷的诗。

《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反映了豳地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

二、诗经大雅文王原文及赏析?

回答如下:《大雅》是《诗经》中的一篇,共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是《文王》,讲述了周文王的德行和功绩。以下是《大雅·文王》原文及赏析:

原文:

文王之什,大啟明祀。文王陟降,天子之途。文王孔德,惟天之垂。保有厥国,自天申命。文王陟降,穆穆文明。文王之德,上帝是皇。文王有声,遹遹周行。四方攸同,威服于京。文王既勤,有周之功。四方攸安,惟我是从。文王有德,昭昭文明。显于太庙,四方攸同。

赏析:

这篇诗是为周文王祭祀而作,描述了他的卓越德行和功绩。文章首先列举了文王的一系列荣誉称号,如“大启明祀”、“天子之途”等,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接着,诗人又赞颂文王的孔德和保佑国家的功绩,并强调了这些都是天命所归。文王被称为“穆穆文明”,这里的“穆穆”是指庄严肃穆、高尚不凡的意思,强调了他的威严和仁德。文王的德行和声名,不仅遍布周边各国,还在周朝境内得到了广泛传颂。最后,诗人强调文王的功德显赫,不仅使周朝得以安定,也使得四方臣服于周朝的威力之下。整篇诗歌既颂扬了文王的功绩,也彰显了周朝的威仪和统治力。

三、亡民诗经原文及赏析?

这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四、诗经黄鸟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中的《黄鸟》是一篇乐歌,内容主要讲述了黄鸟在春天飞翔的美丽景象。原文及注释如下:

容易把新错——容易错配新妇  

思媚公子——公子追求的美人  

妇大虎——看守美人的虎  

黄鸟于飞——黄鸟在空中飞翔  

俾尔肆翮——祝愿你也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乘彼垣兮——越过那高墙  

求其瓊英——寻找那桂花树枝上的花朵  

逝不以息——奋力不停地飞翔  

中田有麻——在田野上寻找美食  

岂不重乎芜——是不是比草杂芜更重要  

王事靡盬——圣人的事业不会失败  

不能敬止——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止  

黄鸟在这里象征了春天的气息,蓝天、白云、桂花和美人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好的景象。乐歌歌颂了自由和美好的生活,并将这种生活和圣人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崇高追求。

五、七月诗经赏析及意思?

回答如下:《七月》是《诗经》中的一篇,以下是赏析及意思: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七月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述田野和森林中的一些自然景观,表现出这个季节的特点和气息。首先是描绘太阳高悬天空,炎炎烈日的景象,然后是描写田野里的玉米,葵花和白芷等作物在烈日下茁壮成长的情景,最后是描述森林中的群鸟和虫鱼等生物在七月的气息中生长繁衍的景象。

意思: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七月的热情和生机,通过描绘田野和森林中的一些自然景观,表现了夏季的特点和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尊重,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这首诗的主旨是让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让我们生活在和谐的大自然之中。

六、诗经七月原文

诗经七月原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收录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考的诗歌作品。其中,《诗经七月》是其中一篇充满哲理的乐府诗。以下是《诗经七月》的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其实饽饽。 之子于归,宜其家果。

桃之夭夭,其根深且固。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果蕃蕃。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朱颜斯文。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以上就是《诗经七月》的全部内容。这首诗以桃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桃树的繁荣和寓意,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和归宿的故事。它使用了华丽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抒发了季节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感悟。桃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家庭的繁荣,作者借助桃树的形象,表达了对家庭和归宿的深深思念和渴望。

其实,该诗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思考和寄托。通过桃树的形象,它探讨了人类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篇诗中,桃树不仅代表了家庭的繁荣,也象征了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富庶。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家庭的责任和奉献。正如桃树需要关注和呵护才能茂盛,一个家庭也需要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关爱才能和睦幸福。

这首诗所表达的美好愿景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个稳定和幸福的家庭可以培养出更多有价值的人才,为社会繁荣做出贡献。

此外,《诗经七月》也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律动。桃树生长在七月,正值盛夏,它的花朵繁盛美丽,果实饱满。这反映了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诗经七月是一首具有哲理和思考的古代诗歌。它以桃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桃树的繁荣和美丽,坚守家庭的重要性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这首诗一直影响着人们,让我们对家庭和社会的意义有更深入的思考。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首诗,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美好的价值观。

七、桃夭诗经的原文及赏析?

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于归,宜其家⼈。

赏析:

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八、诗经车攻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车攻》是一首描写车队袭击的诗歌,全诗共三篇,分别为《车攻》、《车胤》和《车燕》。

原文如下:

车攻

羔裘豹饰,衣袛褧衣,车攻人罢,肆顽为灾。

舆狗蔽野,车步靡以。如山如海,如带如素。

君子万年,不可与变。王政之业,不可偏倚。

注释:

羔裘豹饰:指豪华的车马和车饰,反映出敌方的奢侈和矫饰之态。

衣袛褧衣:指战袍,是指战士们的服装,反映出敌方的武装和战斗状态。

车攻人罢:指车队袭击,攻击人们,造成混乱和伤亡。

肆顽为灾:指攻击者肆意妄为,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和痛苦。

舆狗蔽野,车步靡以:形容车队浩浩荡荡的来势,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恐惧。

如山如海,如带如素:形容车队壮观的气势,展现出其强大的攻击力和震慑力。

君子万年,不可与变:反映出君子应坚守信仰和正义,不应轻易变节。

王政之业,不可偏倚:反映出君主应秉持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不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偏见。

赏析:

《车攻》是一首通过描写车队袭击的场景,反映了战争和暴力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强调了正义和公正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敌方奢华和矫饰之态的描绘,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和对虚荣和功利的批判。

该诗的表现手法比较平淡,但却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车队袭击的惨烈场面,让读者深刻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同时,通过对君子和王政的呼唤,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公正的期待和追求,反映出古人对于人性的

九、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及赏析?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赏析

《小雅·鹿鸣》是《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十、诗经节南山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国风·节南山》是一首古代诗歌,下面是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篇名:节南山

豳风·节南山

南山烈风,蒙伐有苗。

自我独兮,人亦有党。

虽信多言,不如慎行。

独行我径,行与子同。

哀公生曾,曾生麟趾。

乱而不僵,治此中国。

【注释】

节南山:《国风》共有五篇描写南山,这首是其一,称“节南山”,据说是指在今山西省南山县一带。这里的“节”是“护卫”、“守卫”的意思,即为“守卫南山而不失节操的人”。篇中主要描写南山的烈风和当地人民的节操。

蒙伐有苗:蒙,古代“盖上”的意思;伐,指“草木倒伏”。意思是大风吹倒了当地的庄稼。

虽信多言,不如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口雌黄不如行动谨慎”。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独行我径,行与子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独自走我的路,但和你一样爱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哀公生曾,曾生麟趾:这里的“哀公”指的是周幽王,而“曾”则是指周幽王的父亲周平王。这句话传达了对周朝王室的赞美。

乱而不僵,治此中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时局混乱,但依然能够治理好中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和自信。

【赏析】

这首诗歌是一首具有浓郁爱国主义色彩的古代诗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治理的信心。诗歌的开头描写了南山的烈风和当地人民的遭遇,而后面则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行动和实践的推崇。诗歌的结尾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信心和自信,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古代诗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