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烟的作品有哪些?

成长网 2023-05-04 10:04 编辑:admin 287阅读

飞烟的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 《夜凝夕》(北京天下智慧出版)

《飞烟》(北京天下智慧出版) 《让我们将悲伤流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 《死亡日记》(北京天下智慧出版) 短篇《拯救》(第一届青春文学大赛短篇组银奖)

飞烟:80年代出生,东北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05年一月份开始网络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灰飞烟灭》,进入晋江文学网月榜,风评较好,从此开始了写作生涯。

第二部长篇小说《夜凝夕》因其构思巧妙,文笔优美犀利,题材新颖独特在网络上大受好评,被狂热的读者纷纷转载到各个文学网站和言情小说论坛,拥有大批忠实的读者。

之后创作了中篇小说《死亡日记》《暖》,短篇小说《拯救》,《爱到荼靡》等,在网络读者中反响颇好,受到忠实读者的热心追捧。

接下来一改以往华丽都市爱情童话风格,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让我们将悲伤流放》,其残酷瑰丽的风格在青春文学中独树一帜,引起业内出版人的广泛关注。

现所有完成作品,包括中篇和短篇小说,均以签约策划出版。

其中短篇小说《拯救》,荣获首届青春文学大赛短篇组银奖。 不知道全不全。

为有源头活水来 (报告文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   (报告文学)

万俊华

梦想,是照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梦想,是鼓励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有梦,就有希望,就有前进的方向,就有奋斗的动力。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今生能圆自己的一个梦想,这就意味着,你的人生,活的充实有价值,活的精彩有意义。说到底,一句话,人生这一辈子,你没有白活。

                                                                                                  ――题记

读书为我播下梦想的“种子”

儿时的我,喜好读书。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课本已经不能满足我阅读的欲望。于是,我会经常跑到老师那儿借书和报纸阅读,往往是一看就到深夜。

在货场小学读书时,班主任陈荣根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多看课外书,这对我影响很大。在南钢中学读高一时,读完《鲁迅的故事》,我写了一篇题为《不朽的英雄――鲁迅先生》读后感,没想到裘有岳老师竟将全文抄在黑板上,当成范文向同学们讲解。鲁迅的故事,裘老师此举,让年少的我有了个大胆梦想,那就是,将来也要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变成好多好多书籍,让别人阅读欣赏。

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田间地头,我手边总会带着一本书,一有闲暇,就会掏出身上的书来阅读。那个年代,农村要想看到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书籍,那就是我常常会和好朋友万小明、万建新、龙浪顺等人采取相互交换书籍这样一种方式看书。这种互换书籍的方式,让我们相互获得了很多书籍传阅。我还有一个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那就是坚持一边看书一边摘抄精彩段落。每当看到长点的好文章,能剪就剪,不能剪就抄或复印下来。至今,在我家中已经发了黄的剪报至少也有10来册。

尽管在家务农,我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成为作家的梦想。而且,随着学到知识越来越多,我的作家梦也越来越强烈。不久,我参加了南昌县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团,成为了其中一名队员,分在富山乡东亘刘村帮助村里工作。这时的我,学习的机会就更多了。教育别人,自己肚里首先要有“货”,不学习。“货”从何来?这就要逼着自己学习。后来由村里派去参加全省大型工程――拓林水库溢洪道工程建设,在南昌县大队部编《工地战报》。不用想,当了小报主编,不学习哪成?

一年后,我回村在村砖瓦厂工作,为了躲避寒风,更为了清静,我常常会躲进厂东一座破窑洞中看书。小小的破窑洞呀,那就是我学习的“清华园”。是的,我就是从这座破窑洞中,走进南昌师范校园的。1977年打倒“四人帮”后高考改革,当年我考取了第一志愿――南昌师范学校。毕业后分回家乡――罗家镇中学教初中物理学,并兼任班主任。当老师,那就更要看书学习了。可以说,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习惯“动作”。

写作给我的梦想积蓄“养分”

人生中有些事儿,看起来似乎是件小事,但她往往会对你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就因为有过这么一件小事,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

1986年,我调到区工商局办公室工作。在那儿我只外出过一次,那就是顶替一位同志参加全区摄影培训并去了一趟婺源采风。

那是1990年10月20日的下午,工商局办公室毛昌言主任告诉我:你的文章在《江西日报》见报了。

我听后急忙找来那天的报纸。展开一看,果然在第四版上,有我的那篇《肖师傅》。

这是我去婺源采风时写的一篇随笔,没想到投到《江西日报》居然给发表了。看着这篇变成铅字的小文,当时,我激动的心“砰砰”直跳,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不久后的一天,在《江西日报》上又出现了我的名字。那是一份因地址不详、稿费无法寄出,请作者见报后与编辑部联系的“启事”。看到这行小字,回想起当时寄这篇文章时,我完全只是出于好玩,心血来潮地寄给了我当时正巧接触到的《江西日报》,落款竟连通讯地址也没有写上,就丢进了邮筒。没想到《江西日报》的编辑接到我这篇稿子,不但精心编发了,而且还这么负责地特意为发稿费又在报上刊登“启事”。

《江西日报》这种办报精神,真是让人又感动又敬佩。《江西日报》对我一见钟“情”,如此厚爱,也使我对她“情”有独钟起来。

从此,我生活中就多了《江西日报》这位新“朋友”相伴。每天,我都要和“她”见上一面。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尤其是在新闻写作上更是受益匪浅,在《江西日报》引导下,我开始学写新闻报道。

小万,你的文章见报了。一天,主任又拿着《南昌日报》来找我。在报纸的右下角,有三行不到50字的《一句话新闻》,还真有我的名字在上面。

三天前,我写了三张纸的新闻稿,投给报社了,想不到还真的用上了。至此,我爱好写新闻的兴趣被点燃了。只要单位发生了什么有新闻价值的事,我都会写成新闻稿投出去。一年下来,我至少有100多篇新闻稿见报了。

不久,区委宣传部江铁部长找到我:你舍得脱下这身虎皮到我们宣传部来工作吗?我连连点头说愿意。

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至此,我写新闻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手。正是《江西日报》这位老师,引导着我走上了新闻写作这条道路。我也因积极写新闻稿而成了《江西日报》的一名特约通讯员,其她报刊的特约记者。

此后,一年下来,我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稿至少有1000篇。其中,每年还在《江西日报》上5个头版头条,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级报刊发稿件至少有50篇。尤其有一年,我的《南昌郊区无白条》新闻稿还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记得1998那一年,我随区招商团在深圳特区负责新闻发布会宣传有关工作,因事特多累病了。在打了一个星期吊针病情稍好后,领导让我回家休息。不想一回到家,区里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遇上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灾。

在这抗洪抢险期间,我只好带病出征。我有守护南隔堤其中一段的任务,还负责全区干群抗洪抢险宣传报道的任务。于是,白天,我巡回在全区抗洪抢险险情最重的堤段采访。到了晚上,我就要来到南隔堤上巡堤。同时,在堤上挑灯写稿。待到第二天一早,将写好的稿件投到报社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全区险情最重的地方前去采访。

那些日子,几乎天天都可以在《江西日报》上看到我写的新闻特写稿件。由于不分日夜的工作,那至今还在折磨着我的严重的失眠症病根,就是这时落下的。

有天早上,当得知我区扬子洲乡莘洲大堤出现了多处泡泉险情后,我和江岸峰副区长冒着大雨赶到堤上。现场采访完抢险情况,已到下午2点半了。

这时,只见村书记送来一个盛满水和西红柿的木桶:江区长,万部长,没时间煮午饭,请吃几个西红柿权当午餐吧。

这下出怪事了,江区长一连吃了3个西红柿,一点事也没有。可是我只是吃了一个西红柿,结果出现了42度高烧,且一周来一直不退。那当时,用冷毛巾敷,用冰块降温,什么方法都用了,还是无济于事,高烧仍然未退。最后,通过穿骨髓才找到病症:副伤寒。在医生对症下药后,高烧才慢慢退了下来。在医院吃了2个半月的流质饮食,我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

事后,据医生解释:木桶中的水质不洁。自然,西红柿也就受到了感染。江区长身体好,抵抗力强,吃了没事。而你因病身体还没有恢复,抵抗力自然差,病菌当然会趁虚而入。

我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一路风尘地走了过来。多年来,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发表新闻稿件万余篇。由于写新闻报道成绩突出,我由副部长又兼职区文明办主任,并获得许多荣誉证书。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江西日报》一年一度表彰会上,由吴官正省委书记等领导亲自给我们发的模范(优秀)通讯员荣誉证书。在这10多本荣誉证书上,不仅凝结了《江西日报》编辑的心血,也真实地记录了我在新闻报道这条路上前行所付出的艰辛。

我非常庆幸,多年前的那篇小文,使我与《江西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恋情”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更为我实现儿时作家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阅历和文字功底。

缘份让我的梦想“开花结果”

我在报刊发表的大多都是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所以,儿时作家梦,直到我50岁之前,都没能实现。

人生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缘份。那是2007年3月的一天,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正是这次突发的大病,引领我走上了文学之路,让我“意外”地圆了儿时作家梦。

那天,人在家中坐得好好的,我的右脚突然发麻且一时走不了路。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呀。

按照医生吩咐:这种腰椎间盘脱出,坚持倒走有好处。于是,我坚持倒走了一个星期,感觉是要好些了。那曾想祸不单行。也怪自已走得急了些,双脚拌到一块大石头,腰杆就这样直不起来了。拍片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江西中医学院骨科当主任的万小明同学说:还算你命大,要是再多折一点点,就要在床上度过你那下半辈子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吓出一身冷汗:还好差了那么一点点,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我还能站立起来吗?我不无担忧地问。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呀。万小明同学告知:再躺上三个月,那时也许可以起床了。真烦呀,生活一切全乱套了。我在感叹:度日如年的100天呀,我该将如何去度过?

由于从小爱好看书,加上受儿时父辈们讲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代故事的熏陶,我爱上了小说,尤其是小小说。我觉得小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能让人回味无穷且发人深省。那种令人反思且能照出社会现实的意境,是其她文体难以媲美的。

由于喜欢看小小说,所以自2002年我调来区司法局当局长以来,就长年订了一份《微型小说选刊》。那天,办公室文员小章给我提来了一大包《微型小说选刊》:万局长,我知道你最爱看这本杂志了。平时又没空看,这时是最好的机会了吧?怕你寂寞,我特意给你找到这些杂志来,让你一次看个够。

想不到小章这么细心,我来兴趣了:知我者,小章也。

刘国芳的《空房间》,滕刚的异乡人系列……我的心随小小说大师们的心海而起伏荡漾着。是的,我终于可以放下手头一切工作,一边躺在床上疗伤,一边逐篇欣赏着小小说。阅读成了我的疗伤药。在阅读中,我忘记了疼痛和烦恼。真想不到,我的疗养生活竟然会是这样乐趣无穷。

每当看到一篇令我心动的小小说,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用红笔在杂志上做个记号。但等杂志上的小小说全部都看完后,我就又对用红笔划好的那些小小说,再次重新仔细看了一遍。两个半月后,我选编了一份《我最喜欢的小小说500篇》目录。半月后,躺在床上的我,有了写小小说的冲动,一口气写出了《池鱼》、《暗斗》和《重返芭堤雅》三篇小小说。

岁月如流。成天被事务缠身的我,早已把病中之事忘得一干二净。忽一日,翻阅2007年第9期《微型小说选刊》杂志,无意中竟然发现了我写的《池鱼》。我写的东西也能上刊?这简直叫人太不可思议了。当看到我写的小小说真的上了杂志时,我似乎感到,从小埋藏在我心底的那根“琴弦”,开始被轻轻拨动了起来。是的,正是这篇小小说的刊用,给了我自信,给了我鼓舞,让我开始思考起我人生的路,也许还可以有新的走法。不久后,当《暗斗》也在2007年第14期《微型小说选刊》杂志上变成了铅字时,我的人生之路,从此,拐了个弯……

至此,我与小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也无论是平时工作或交朋接友,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想到小小说。一旦灵感来了我会马上动手写。2007年秋天,我组织、策划了一次由我省刘国芳、雪弟等40多位小小说作家及外省聂兰峰等小小说作家参加的江西首届小小说作家联谊会第3站•罗家笔会。正是这一年,我并被评为“2007年度江西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

真想不到,一次摔跤,竟让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