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能通过吗》的教学反思
课题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
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
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长度单位等作估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老师拿出一把米尺,学生量,学生发现认识到量黑板等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长的尺子比较方便。直接说出:我们把这把尺子的长度叫做米尺。
4、让学生小组观察认识认识米尺。观察米尺上有什么?总结:米尺上也有刻度线、米尺上也有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还是和学生尺子一样把零刻度线作为起点。
揭示:我们把这统一把尺子的长度叫做一米,长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尺。
5、教学生认识温度计。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 学 过 程
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有几本数学书的长。
(3)用米尺比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4)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1米的物体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大约是一米的长度的物体。
三、出示教册图示,提问卡车能不能通过呢?
1、说说3.25米和3.5米有多高呢?
2、指名字举例,让学生感受长度。
3、教师指导完成讨论。
3、拓展、活动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除了可以用米尺量,还可用软尺和卷尺等。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二、冰融化了教学反思
在第3课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 了固态的冰,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索的兴趣,由此自然地继续开展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在本课,学生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冰融化的实验现象,在上课前准备装有水的试管放进学校冰箱中进行冷冻。在实验前,出示实验材料:烧杯、试管、冰、橡皮筋、温度计。让学生思考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如何进行冰融化的实验,他们可以在烧杯中加热水、可以用嘴巴吹、可以用手捂住,这些方法都可以,并且观察实验过程中,融化前、融化一半、完全融化后的记录。
对比冰融化前和融化的温度就可以得出结论:冰要融化温度必须要达到0摄氏度。最终通过对比融化前后的冰面高度和液面高度来得出第二个结论: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最后要回顾前面学习的水、水蒸气、冰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得出三者相互转化的原因是因为热量的变化。
三、三上《水结冰了》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置的实验目的:
1.学生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和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2.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3.认识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变成了水的固态。
4.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
但因为一个班只有两个小组实验成功,以至于实验目的几乎没有达成。学生只通过观察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以及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融化,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而其他实验目的达成是由第二节上课放成功的实验视频来补充的,总体来说实验室比较失败。
其他失误反思:实验操作要多强调,特别是仪器的使用。在本节实验课还有组学生弄破了温度计。这方面要注意。
困难之处:而且在放视频后,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自己做没有成功,这部分我感觉解释很困难。
教研(科学课堂常规管理)
作为一个新老师,要从现在重视抓常规,今天学到了三句心得,无声倾听,小声交流,大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