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狐三月雪有风掠过成长的滋味五头蒜早安,跆拳道自然之谜古罗马揭秘科学精神的觉醒读后感2000字
《有风吹过》读后感
从大姐开始着意出版诗集到最后印刷发行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旁边因急切盼望而不停鸹噪。因为大姐本身太多的传奇色彩让我着迷,加上有幸读过大姐的几篇诗歌也让我窥得珠玉而艳羡咋舌不已。
当大姐的诗集终于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忽然不舍得也不敢打开了。我怕用字和心刻出来的故事和情感会让此刻心的天空大雨滂沱。
封面是秋后的树林,夕照中,琥珀般温润淳厚;近处是一抹水中的倒影,天的浅蓝在树影的黑褐色间隙里响着亮晶晶的水声。历尽姹紫嫣红后的淡定从容,还有心底永不消竭衰老的纯净透画面而出,先自让情绪在庄重和淡雅中沉静下来。旁边黑白色调下,是淡如晨烟的古亭,孤树,飞鸟,还有几缕藤蔓的长发。风从树梢掠过,我寻风声而去。
轻轻翻开大姐的一段瑰丽的回忆,捕捉那些在诗歌里翩飞的蝴蝶,能得一只歇于掌心半秒,也不虚此行了。
素来敬佩大姐男子般的果敢、直爽、豪气,还有宽阔豁达的胸襟,与生俱来的高贵让初识者会讷讷于大姐的强势前,不能逼视,不敢走近。但是当你读到这些诗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怎样一个温婉含蓄,心如绣,质如玉的女子呀。时间和空间的错合,让一颗本已静如深潭之水的心蹈在冷暖无序的路上。忍受思念之苦的折磨就当是痛并快乐着吧,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就当是锻造高贵灵魂的锤砧吧。可是那纸上的地老天荒,还有从诗歌里躲藏的眼泪又是什么?逾越情感是种高尚的境界,更是心中不能诉说的痛楚呵。
惊鸿一瞥的邂逅后,是缘是债就此脱不了宿命的魔杖。一朵花在不经意间用最曼妙的姿态开放,不叹此生将被错过花期,只为刹那的回眸和凝视,愿意抛舍所有的羞涩和矜持,愿意绽放所有的美丽和旖旎,一秒即是一生。
相遇和相爱似乎总是令人意外,眼神到心的距离可以是光年计的遥远,而此时,不过是交睫的一瞬。敬仰之上的爱慕是源头深深的河水,是广袤无垠的土地,无悔的付出是最仁慈悲悯的情怀。大姐说用铧犁一样的笔深翻着心的领地。这是怎样一种深沉的比喻啊。深耕细作,满怀丰收的希冀是农人们的生活。操劳一年,收获一年。而只为来生相依的期许,大姐的铧犁翻动所有的爱意,播种数不清的思念,用眼泪来浇灌,用理解来收割,小心囤在今生的围篱之内,酿一盏酩酊一生的琼浆。
大姐有很深的古文造诣,所以诗集收录有很多的古体诗词。华丽缤纷的遣词拟句让思念的花散发出阵阵的幽香。嗅之若无,却又似乎弥漫在你的四周,心神皆醉。因我的文学修养浅薄,只能观辞色,说表象,大姐古诗词里太多的韵味我体会不到。还是最喜欢读诗集里的那些现代诗歌,更能够直接地感受情绪。
非常喜欢那首《摇落生命的繁花》,节奏明快自然,语言活泼俏丽,感情一气呵成,宛若恋爱中的小女孩,虽然羞涩,却心意坚决。“我想摇落生命的繁花,在轮回中把我重新淬火锻打,如果塑造成你喜欢的模样,也许有机会和你一起青梅竹马……”读完这段,我就潸然了。此生不能执手,来世必要珍惜每分每妙,生死一起。怎样的痴情,怎样的无奈,怎样的心痛都在笑吟吟的语句里小心躲藏着,唯恐一个不留意打翻所有的心事,再也阻止不了泪水的肆意泛滥。
《与你面对》真挚炽热的情怀可以融化世界上最坚硬的冰川。一个矜持的女子在爱人面前的妩媚和温柔若春天的柳枝送来和煦的气息。爱是一朵心香,在某一处为某个人静幽幽,亮灿灿地开放。
一往情深是葳蕤的大树,结出了五味的果实。快乐、幸福、忧伤、心痛、无奈。爱的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取还是舍?爱你,才离开你!《我的爱,病入膏肓》了,距离,是唯一的《救赎》。纵然《离殇》,也要在《绿篱深深》处留着灼灼的《孤芳》。
《红尘路远》,《我是一棵胡杨》,在有你目光经过的路口远远《守望》,《等待》《你的声音》,《聆听》《仁爱的真谛》。可是距离夯深了思念,《没事儿的时候》《忽然流泪在想你的夜晚》。《一怀幽愫》拈拉成《指尖的思念》,在《想你,都想化了》的时候,我《甘愿被文字埋葬》。
很久以前《我在仰望你的时候,迷失了自己》,怕《情到深处怎把持》,只好《躲在诗歌里哭泣》。很多年了,《不敢忧伤》,用文字来《寻找快乐》。现在,我成了《永远的旁观者》,将心暂存在《咫尺天涯》。你是我《远方的大树》,在我《生命的季节》给我漂泊的灵魂注进无穷的力量。
……
太多的感想,却因自己文字的贫乏不能表达,将大姐的几篇诗歌的题目连缀在一起,作为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有风吹过,心生巨澜。有风吹过,心底深痕……
望采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初读此书时,我被书名中的“轻”字深深吸引住了,生命十分宝贵并且有限,为什么是“轻”而非“重”呢?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将此书看了一遍,却发现这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作品,字里行间闪烁着许多发人深省的“不解之词”,我的理解力很难渡过它艰难晦涩的语意之河。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前提是你必须懂得它的价值何在。曾经把这本书借给4位同学,但他们无一例外的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还给我了,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由于年龄和历练的问题对书中肉体纠缠和背叛的部分无法接受,二是书中精彩的哲理思辨无法理解,所以无法继续阅读下去。但是这本书对于我,却是真切的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魔力,书不在我身边的日子,我总会莫名的想念托马斯和萨比娜,就像想念身在远方的亲友一样,在学校里,我也会经常像着了魔似的念叨着“Muss es sein?Es muss sein!”对了,这是贝多芬四重奏里的话,意思是“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是的,非如此不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抉择的问题,选择据理力争还是忍气吞声?选择打抱不平还是熟视无睹?每当我为选择游戏还是学习困扰的时候,我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做一次深呼吸,想象着彼岸花开的美景,然后不停地告诉自己“为了梦想,非如此不可!”在这种情况下,这本书的确帮了我不少忙,远离轻松选择刻苦,这不是自虐,是在迷茫中自己给自己力量,就像托马斯念着这句话离开医院去波西米亚找特雷莎并与之共度一生一样。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世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任何比较都不存在。”这是托马斯最初对是否开始这段爱情的挣扎。其实,我本人是不太赞同这句话的,诚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生命的旅途中相似的选择有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过去失败的决定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对下一次抉择展现出十足的信心,而对与错完全取决于你和你身边的人是否快乐。“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以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吧。”作者米兰昆德拉在小说开头的第一章,便以一个哲学家高深莫测的姿态,抛出了尼采的“永恒轮回说”,并以大段的哲理思辨使我不得不陷入关于重和轻的凝重思索。小说主人公双双意外身亡的悲剧,不仅是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悲剧, 同时也是我们许多现代人的悲剧。或许,作者正是在托马斯他们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限未知可能性的探索吧。当看到小说结尾,我已经不能轻松地微笑,一缕深切的悲凉从遥远的天际袭来。
正如作家所感慨的那样,生命的初次排练便已经是生命本身,生命永远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生命之画图是如此的潦草,还未来得及修正,也根本没有机会修正,就画完了匆匆的那一笔。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一个画面:十八岁的我站在岸边,和八十岁的自己说话,八十岁的“我”对十八岁的“我”说着些“生命可贵,三思而后行之类的话”。我之所以出现这个奇怪的念头大概是因为米兰对生命的探索让我猛然间变成了饱经沧桑的老人,其实,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体验。也许生命一切的结果,无论暗淡还是辉煌,都不值得追悔或者赞叹,一切的抉择也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区别,那只是一道生命的轨迹,因为对于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比较其优劣!而使我们必须这样走的理由,便是无数偶然表象下的必然,是你命中注定的“非如此不可”。“这非如此不可”是加载在我们身上的一道命运的符咒,那或许就是你最想要而不能得到的部分,是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每一次重新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亲密接触,都好像是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我知道,当我慢慢长大,经历了所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之后再去品味它,一切都将是云淡风轻,尘埃落定。你知道的,非如此不可。
![](/static/images/up.png)
![](/static/images/down.png)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