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写读书心得?(举例)
我认为读书一定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一定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要灵活的运用,获得更大的收获。
读书可以使人聪慧,让人生活在快乐的世界!
都去读书把,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把!!
二、求一个读后感
生活总是存在问题,问题总是让人头痛。终于,咱有了止痛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本围绕问题展开的书,给了我们一套解决问题的程序: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降低损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生活中其实不乏看见问题的眼,可是却缺少寻找问题的心。没人会去主动寻找问题,即使看见也认为自己不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于是,单位里便都是一群睁只眼、闭只眼的猫头鹰。
1号猫头鹰:“我又不是单位领导,只要本份做好本职工作就行。”2号猫头鹰:“我就是个小职员,这些问题可不是我能解决的。”3号猫头鹰:“这单位领导都看不见这些问题吗?怎么都不解决呢?”……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单位的一员。为单位发展出谋,为单位生存出力,下是在其位,谋其政!就像那个用排水管排水雷的士兵,他不是军官,更不是舰长,只是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小兵,但正是他,提出了解决问题最正确、最有效的办法。不要低视自己的能力,不要忽视自己的作用,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意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单位里上百、上千、上万的员工,又何止三个臭皮匠?若每个人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是上十、上百乃至上千个诸葛亮在为单位谋发展。套句老套又不落伍的话,就是:发挥主人翁精神!我们都是单位的主人!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寻找问题的心,为单位发展找到最一流的方法!
今天捡了一条有很多弱刺的树杈玩弄,开始时因为总害怕被刺到,所以小心翼翼的不敢用力抓住,可
是路人一不小心就把它碰到了地上,自己的手上也被扎出了血。捡起来只好用力的拿着了,不但没被刺刺到,反而那些柔弱的小刺刺都倒下了,被手压的扁扁的了,一点“威力”也没有了。
这时自己突然想起了一个关于沙子的故事:手中的沙子,你越是用力抓它越是向外流,反之,则会,越是放松,它自然乖乖的在你的手中。
其实世上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同样,同一种方法也适合解决多种事情,只要你选对了方法就可以了。如果选错了解决的办法,到头来吃苦头的还是自己。
比如,你和一个蛮不讲理,破口大骂,欺软怕硬的泼妇因为矛盾而打起来了,这时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给她讲大道理,显然,吃亏的是你,而且还会被气得半死。这时候,你应该也放下淑女形象,给她点颜色瞧瞧,等她自己看出了你也不是省油的灯而有所收敛时,你再给她讲讲道理,分析矛盾的缘由,这样就轻而易举的解决啦。
所以,当我们遇到什么事情时,不应该意气用事,更不能冲动。应该静下来,想个办法,然后再解决。当然,有些事情的解决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想一个既经济,又省力省时的好办法啦。
从今以后啊,自己办事也要三思而后行了,找个正确的好方法解决。不要像今天一样被“刺”“刺”到了。
三、读书带给我的快乐和收获(举例)
自从识字以来,书便伴我左右。从生动有趣的小人书到布满字母的注音本,厚厚的童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我童年时代最后的朋友。 长大后,四大名著,世界名篇逐渐占据了我的书架,取代了那些童年时代的玩伴,坐上了书寨的头把交椅。 望着三国的烽火硝烟,体会红楼梦中的世态炎凉,细评西游记中的种种奇事,惊叹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神勇威猛。四大名著的各具特色令我我叹为观止,爱不释手。 每每读书之际,我总会浮想联翩,仿佛走进了书的世界。刚刚在前苏联体会到保尔·科察金的钢铁意志,不一会儿又卷进了王子复仇记中的恩怨纠葛。才随着“鹦鹉螺”号在海底一番冒险探密,不久又跟着可笑的堂吉诃德进行他所谓的骑士之旅。这种感觉,难以言喻。 进入初中后,渐渐爱上了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中刀光剑影的拼杀,高深莫测的武功与那些性格迥异的英雄人物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此乃对金老先生作品的概括,亦为金迷的十四字箴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奇与妙的结合,融成我心中的最爱。 鲁迅,一位著名的作家。在我读初一的的时候,也悄然迈进我的书世界。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闪现在我眼前,尤其是那独特的鲁式写法,更加令我拍案叫绝。深奥,鲁迅文章的代名词。读好书,好读书。开卷必定有益,闭之索然无味。有书相伴的日子是充实的,有书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无书则虚,失书则悲。书,伴我度过每个朝朝暮暮。
四、读完文章的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给你举个例子:
《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