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大师中的国学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个准确的定义么???
中国传统学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
大致上的经典著作可分为三大系列:
1、十三经
2、二十四史
3、诸子百家
再加上文学作品。
中国经典古籍的出版,以中华书局的最为经典,质量也最好。中国各省基本都有古籍出版社,出版古代书籍。但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河北古籍出版社的较好。
文学类的书,则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好。
其他出版社改革开放以后出了大量的四书五经之类的古典名著,但大多数是垃圾版本。其中最烂的是中州古籍出版社和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面推荐一下具体的版本:
十三经:我认为以江西师范大学出的《十三经直解〉(共七本)为最好,注解精当简明,排版很好,阅读很轻松直观。简体印刷,是以江西师大的讲义为基础编写的,很负责任,很适合初学者。
二十四史:以中华书局的单行本为最好,虽然是繁体,但是没办法,没有其他更好的版本了。
诸子百家:这个版本就比较多了,中华书局出过好几套,很多专业出版社的也都不错。作为初学者,我建议最好选择简体版的。诸子百家号称百家,其实只有20几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韩非子,墨子,商君书,和管子,思想性很强。
历史类,最重要的一部书是《左传〉,其次是《战国策〉,二十四史里面,则以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最重要,写得也最好,称为良史。
文学类:诗歌最重要的三本:《古诗源〉(古代把隋唐以前的诗叫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宋词的选本很多,还是选名家的选本比较好。其他的可以再看一些名家的诗词选集,注意不要去看全集,全集都是研究用的,良莠不分,选集一般是精华。
散文主要是: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特别是昭明文选,有时候也叫文选,最为经典。
如果要再深入,可以再去看一些如《贞观政要〉,《西厢记〉等其他的名著,还有文心雕龙,汉赋,唐宋传奇等,看多少算多少了。
另外,幼学琼林也不错。
中华古典学术,主要指文学和艺术
二、中考优秀作文范文赏析:也是一堂语文课
以下是 考试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中考优秀作文范文赏析:也是一堂语文课》,供大家参考。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三、小学语文书上苏轼诗有哪些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学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首是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大概用于选修的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