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作者王树增
王树增现身江苏书展,并开讲《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他再三强调,长征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也是长征的当代意义所在。
长征是什么?王树增在书中写道: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与牺牲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的十四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而更重要的是,在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处在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长征不是那么浪漫的事情,现在有的电视剧中,红军战士们穿得干干净净,唱着歌,高举着红旗就上路了,那是旅游,不是突围。”王树增说完后,短暂的沉默。
在王树增看来,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现在,我们总是提到‘英雄主义’,英雄主义其实是一种精神硬度。”王树增说:“长征比的是精神硬度,长征路上,几乎处处是绝境,能够坚持走到底,只能解释为信仰的力量。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烈士名言。在王树增看来,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是一个像山一样的人物。
“人这一辈子就是长征,要经历许多坎坷,你是一座山不是一摊泥。”王树增希望当代青年要有信仰,不要轻易言败,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