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的古义?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二、次北固山下的诗今义和古义?
次:古今异义词;
古义为“停留”,在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此诗题目意为“在北固山下停留”
今义为“次序”“次序在第二的”或“质量差;品质差”
原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湾;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九和玖在古义上有何区别?
九和玖有区别。
具体如下: 1、二者写法形式应用场合不同。玖是“九”的大写形式。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2、除了数字的含义以外,其他释义不同。九还表示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冬练三~,夏练三伏。~尽寒尽。或者表示多次或多数:~霄。~泉。三弯~转。~死一生。还有表示姓。
3、玖是一个汉字,原意是像玉一样的浅黑色石头。 扩展资料: 有关九字的
相关词组:
1、九鼎 [jiǔ dǐng]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2、九归 [jiǔ guī] 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
3、九族 [jiǔ zú] 指自己前辈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自己下辈的子、孙、曾孙、玄孙。
4、三九 [sān jiǔ]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气。~严寒。
5、九泉 [jiǔ quán]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之下。含笑~。
四、出师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2)臣本布衣。古义:今义?
额,还是标出词来好点吧痛恨 感到痛心,遗憾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厌恶痛恨,深切的憎恨布衣 不做官的平民 用布料做的衣服卑鄙 卑微粗鄙 做事手段下流,见不得光感激 感动奋发 感谢开张 开启扩张 商铺开始营业涕零 痛哭流涕 流鼻涕驱驰 奔走效劳 快速行走
五、加的古义和今义《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名词,好处、益处。
这是今义所没有的。 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另外,加还有一些古义与今不同:作动词可以表示“凌驾”,如“加胜于赵”,表示凌驾、压倒赵王;它还常常用作副词,如“山不加增”,表示山不会更加增高。 其它义项与今义同。六、一豆羹、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豆,和,钟,的古义和今义,谢谢?
古义 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 钟:古代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 今义 豆:
1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2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
3 姓 钟: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 2. 计时的器具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 4. 集中,专一 5. 姓
七、晚春,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在于,把草木,杨花榆荚等晚春景物都写活了,仿佛具有人的思想一样,知道春天即将逝去,纷纷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让人十分亲近。就像养宠物一样,如果宠物懂得主人一些心思,作出乖巧讨好的动作,总是让人十分欣喜的。
晚春
作者: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八、咏怀古迹其五,本诗在议论上有何特点?
杜甫 诗词: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解】: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5、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 ??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6、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韵译: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 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 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 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评析: 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 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 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九、本 是 同 根 生,相 煎 何 太 急全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扩展资料: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十、陈与义的《早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虫草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的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