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的蒹葭全文解释?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二、谁能把诗经的蒹葭帮我改成现代诗急用?
芦苇苍苍幽深繁茂,晶莹的白露凝结成霜。那心上的伊人啊,正在泱泱水中一方。
我沿溯洄流沿途寻找,道路险阻又悠长。
我顺流而下苦苦搜寻,伊人宛然浮现在水中央。
芦苇萋萋丰产旺盛,晶莹的白露湿润未干。
我思念的心上伊人啊,正在泱泱水边上。
我沿溯洄流沿途寻找,道路险阻又陡又难我顺流而下苦苦搜寻,伊人宛然浮现在水中砥柱旁。
芦苇采采多么富饶,晶莹的白露没有晒干。
我思念的心上人啊,正在那悠悠长河的岸上。
我沿溯洄流一路寻找,道路险阻迂回曲长。
我顺流游向那一方,伊人宛然就在水中小河滩。
三、蒹葭《诗经》?
全文: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释义: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出自:周朝 佚名《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扩展资料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
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
《诗经》中有些纯用赋法的诗中,也创作出了很深远的意境。《黍离》、《君子于役》、《蒹葭》全用赋法,既无兴词,也无比喻,然而抒情味道之浓、意境之深远、情调之感人,后来之诗,少有其比。诗人写景不是专门描摹之,从抒情中带出;而情又寓于景。
四、蒹葭怎么读,诗经·蒹葭?
原文: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译: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遡洄(sù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之:代“伊人” 今译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五、诗经蒹葭朗诵?
朗诵: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六、蒹葭的意思《诗经》?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有追求暗恋的人或惋惜无法招引贤士的含义。 又释:《诗经》原文开头有注“《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其实这是一首讽刺秦襄公在获取周地后未能顺应民意继续推行周礼的诗。
七、诗经关雎蒹葭原文?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八、诗经蒹葭古今异义?
蒹葭中的古今异义词:“道阻且右”中的“右” 。古义表示“迂回、弯弯曲曲” ,今义“表示方位”。
九、诗经蒹葭全文赏析?
赏析:《蒹葭》是一首优美的古诗。
这首诗虽短,但意味深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人们的欣赏。这首诗的观点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诗人是在想爱人,诗的主要思想是写爱;也有人说,诗人借他的朋友来讽刺秦始皇,他不能成为一个好仆人,这导致了他的隐居,并拒绝成为一名官员。有人说诗人是隐士,这首诗是杰作。
我们细细品味,这首诗并没有清晰地展现出男女之间的关系,而“伊人”则是男性,女性也难以判断。说它是讽刺诗是毫无根据的。因此,我们只把“伊人”看成是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无论男女,无论如何。一直以来,学者们也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首诗,如果“她”的诗是情爱、爱人,那么,这首诗就是对抒情英雄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的爱情和对不愁心情的追求。精神是宝贵的,感情是真诚的,但结果是孤独的,情况是悲伤的。
这首歌诗和一种含蓄的美,诗人不是直接写他如何错过了伊人,焦虑情绪间接,不寻求可见,剪不断,原因也乱的悲伤,忧愁,淋漓尽致的描述无限痛苦的失望。
十、诗经秦风蒹葭的意思?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