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中的农事诗赏析?
《诗经》中的农事诗体现了周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农业在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几千年前工业文明尚不发达的时代,农业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代社会的农业生活方式,决定了周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决定了《诗经》艺术表达的农业文化特征。通过对最能反映农业经济文化内容的《诗经》农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的经济生活实际,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根源,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农业文化特征的由来。
2.农事诗的概念以及《诗经》中农事诗的篇目概述
“农事”一词,在《诗经》里并没有出现过。最早提到“农事”这一概念的地方,应该是《亡传襄公七年》中的“夫郊祀后樱,以祈农事也。”以及《礼记月令》中的“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从这些语句来看,“农事”本指耕耘、收获和贮藏等农业活动。在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中,郑玄、孔颖达最先使用“农事”这一概念来解释作品。最早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诗经》中农事诗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中给出了农事诗的十一篇具体篇目。
第一次使用“农事诗”一词的人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发表的《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把农事诗的概念定义为:描述农业生产生活或与农业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事物的诗歌。
对于《诗经》中的农事诗具体篇目的划分,历来都有不同说法,从广义上来说,《诗经》中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从不同角度折射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但是从狭义上说来,又有一些篇目是更集中、更具体地描绘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
我们现在一般把《诗经》中的农事诗定为《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这十一篇。
3.从《诗经》看西周农业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的农事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周代的农事状况,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容,把它们称作反映周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毫不过分。通过对农事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3.1西周时期农民的毕活状态与社会地位
3.1.1生产劳动 关于周代农民的劳动情况,在以《七月》为代表的几首农业生活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七月》逐月叙述了农奴们一年的劳动与生活。从年初的修理农具、下田耕种开始,一直写到年终的祭祀宴饮。在《七月》、《甫田》、《大田》、《载芟》、《良耜》中,都有给地里农忙的人送饭吃的情节,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在农忙时的紧张与辛苦。但即使整年辛劳,农民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生活。从“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穹窒熏鼠,塞向瑾户”等诗句中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概是什么状态。
3.1.2阶级关系
西周时期阶级等级森严,农奴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劳动成果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均,即使粮食丰收,农民也只能吃陈谷。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更说明了农民阶级与贵族相比社会地位的低下。
3.2西周的农业发展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始于农业,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周人更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尊农神后翟为始祖,很早就开始了农事活动,也正是这种意识造就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3.2.1农业发展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在很早以前便已培植选育了很多农作物。《诗经》中提到了如桑、白蒿、荻草、芦苇、李子、枣、水稻、青麻、小米、高粱等众多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的食物种类已经非常丰富。除了粮食作物以外,还有很多野菜水果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食用。
西周时期的农业开垦技术也已达到一定水平,《诗经》有多处提到“耜”“博”、“钱”等当时比较流行的农具,说明了西周社会对生产技术的重视。
3.2.2农时概念 周代农业虽然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进步,但受社会发展水平所限,仍然是属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从那时开始,人们便已有了强烈的“农时”概念,遵循自然规律与节奏进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
在《诗经》中,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七月》,诗中表达时间意向的词出现多达四十多处,从开头的“一之日”“二之日”一直写到到结尾的“三之日”“四之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充分地说明了西周农民对节令物候的敏感。
3.3土地制度的变化
3.3.1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基本一样,都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士地国有制度。因为当时道路纵横交错,把土地隔为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最早出现“井田”一词是在《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的“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一句。井田的所有者是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土地领主即是周王分封的各级贵族奴隶主,他们强迫农奴们为他们耕种,定期向周王交纳赋税,土地不得买卖与转让。
3.3.2具体作品中反映出的土地制度及其转变
《诗经》有很多篇章在描写农事时都涉及到了当时的土地制度问题,其中提到“公田”的比较多。如《周颂臣工》中的“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这里的“在公”即是“在公田上”上的意思。还有《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的“甫田,,二字,据考证应为“天子田”的意思,也就是指公田。
另外根据《载芟》中所讲到的一个大家族从家族长到公社农民以及家属和奴隶一起下田耕种的情景,也说明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公有而非个体家庭所私有。
而私有制在当时也已出现一些萌芽,在《诗经》中的农事诗里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雅《大田》中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私”字即为“私田”的省略。
但《诗经》中提到公田概念的次数远多于私田,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公田比例多于私田,另一方面是因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多为周天子举行藉礼时所唱的歌,所描写的生产劳动的情景当然是在公田里进行的。
4.结语
《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我国西周时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详细地记录了西周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农业林业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面貌、各种农业礼制风俗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情况都有重要的价值。
《诗经》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继续去探讨研究。
二、诗经木瓜中的投字赏析?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字形象,表现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
三、诗经赏析?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光辉灿烂的起点。它的民歌,不仅有着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成就也是辉煌、卓越的,二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且文采斐然,意境悠远!
这些以四言为主的民歌,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精炼畅达,音韵铿锵和谐。
阅读《诗经》是一种美的感受。它的美文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上。
《诗经》共有305首诗,取其成数,称为“诗三百”。直至汉代,才把它奉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与《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为“四书”。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而广泛,古人竟有“不学诗无以言”之说。
四、诗经中的人生感悟赏析?
诗经中的人生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自然和人生的敬畏:诗经中许多诗歌赞美自然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了春天河边美丽和谐的景象,传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仰。
2. 对友情和爱情的珍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友情和爱情的诗篇,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3. 对人生百态的体悟:诗经中的诗歌描绘了各种人生场景,如《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展示了战争时期人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家国情怀。
4. 对道德和品行的要求: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道德和品行的诗歌,如《周南·汝坟》中的“遵养时晦,顺从天时。”强调了顺应自然、顺应天命的重要性,体现了对道德和品行的追求。
5. 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经中的诗歌揭示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如《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表达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人生挑战。
6. 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诗经中的诗歌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如《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高远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之,诗经中的人生感悟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爱情的珍视;既有对道德品行的要求,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既有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有对家国情怀的抒发。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诗经中丰富的人生感悟。
五、诗经中完整的诗歌一共有多少篇?
三百零五篇。
分 风、雅、颂 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 周、鲁、商 颂
六、《诗经》中的《国风》共有诗歌多少篇?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诗经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要有华夏族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七、跪求《诗经》中,含“麦”字的诗歌?
標題句子源自詩經, 鄘風, 載馳 诗经——《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閟[1]。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樨且狂。我行其野,芃芃[2]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八、《诗经》中的“小雅”共有多少篇诗歌?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九、《诗经》中关于(梧桐)的诗歌有那些?
1、《诗经·大雅·卷阿》
原文: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译文: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2、《鄘风·定之方中》
原文: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译文:定星十月照空中,楚丘动土筑新宫。度量日影测方向,楚丘造房正开工。栽种榛树和栗树,还有梓漆与梧桐。成材伐作琴瑟用。
3、《诗经 伐檀》
原文: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4、《诗经 小雅》
原文: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译文: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
5、《诗经 商颂》
原文: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十、兴在诗经中的例子及赏析?
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桃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