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设计师赵克俭,他的签名纪念钞及千禧龙钞值得收藏吗?价值多少?
赵克俭,山水画家。1966年生,陕西南郑县人。先后就学于宝鸡中国画进修班、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作品入选陕西当代长安画派作品展、中国青年国画展、中国当代千名国画家作品展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等十多次国内、国际性艺术大展,并多次获特别奖、金奖、银奖和一、二等奖。作品常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并收入数十部大型画册。传略入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辞书。
二、篆刻家齐白石有何简介?
齐内石(1863—1957),又名齐璜,字濒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 村庄的名字。别号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 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齐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 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
对这四 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后学赵之谦、吴昌硕。从汉祀 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沃发神谶碑得到启发 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
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
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三、篆刻家吴昌硕的介绍有哪些?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人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
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 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吴昌硕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 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 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诗熔于印。
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人”。他写 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他刻的“湖州安吉 县,门与白云齐”一印,是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的起句;下面接句是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他很欣赏这首诗,认为这十个字“笔力着墨 处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
这印特刻起句,意在“无字处”,颇 为含蓄,真所谓“印中有诗”。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 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 古而今(象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筌庐从1898年开 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H本篆刻界介绍过篆刻艺术,对日本篆刻艺术的 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吴昌硕有伤庐集、击庐印存。
四、篆刻家文彭是哪里人?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或三桥居士,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彭曾经担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之职,因此也被世人称作文国博。他是一个艺术上的全才,能书擅画,尤其善写墨竹,其风骨直追宋代文同。他的山水画也别有韵味,比如《桐阴壁暑图》,很有他父亲的画风。
但是,作为一个彪炳千古的杰出艺术家,文彭最大的贡献在篆刻。早期,中国篆刻主要在于实用,宋元时期,虽有了艺术化的苗头,但并未发展起来,到了明中叶,文彭提出一系列的篆刻理论,并积极实践,引导时风,从而使篆刻成为一门与书法、绘画并立的独立艺术。文彭在篆刻艺术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主张改革时弊,提出“复古出新”的理论,追求高雅古朴,力主恢复秦汉古印简括、空灵、平正、端庄的自然古朴的风格。
第二,在具体的方法上,又提出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把印章中的“刀”与书法中的“笔”结合起来,意义重大。第三,实践上,文彭继承汉印传统,“直接秦汉之脉”,结字秀丽典雅,简洁圆润,古朴自然;刀法明快自如,既体现笔意,又颇见刀味;章法安排也颇具匠心,并开创了在印侧用双刀法刻边款的先例。
第四,治印运用新材。文彭首创以青田冻石为印材进行刻印,使石质印材被广泛使用。总之,文彭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观赏内容和审美标准。由于文彭的影响,篆刻艺术“一时靡漫,畅开风气”,文人治印,风气大盛。文彭也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风格,开创了印学史上第一个流派“吴门派”。
故而,他被奉为文人篆刻流派的开山鼻祖。
五、篆刻家黄士陵如何出名的?
黄士陵,字牧甫,安徽黟县人;父母过世后曾在南昌以照相为业,后长期客居广州,因此艺术上可称他的一派为“粤派'篆刻初从浙派人手,逐渐进入对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的研究。后来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资料,使他大开眼界,于是在学习秦汉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法钱币,秦权、汉镜、碑碣、瓦,特别着意于商周铜器、两汉金文,终于在皖浙两派之夕卜,自成一家,。黄士陵的篆刻运刀爽利,不加修饰。白文取法汉铸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学习赵之谦的基础上以薄刃冲刀来体现汉印的方劲挺拔;朱文试点亦是锋棱毕现。章法讲究疏密穿插,线条锋锐挺劲,光洁妍美,看不呆板。在貌似无意中包含着无尽的变化边款以冲刀刻魏书,亦独具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