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的故事

138 2025-02-01 01:39

一、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县现司马光宾馆{县委招待所}内,为宋代官衙遗址,内有司马光砸缸的雕像.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二、坚贞自守,刚正不阿的历史典故及诗句

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典故:海瑞严治胡作非为的高官之子.这个估计你要去查一下了.

三、司马光是哪个朝代的人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北宋。

1、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

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著作介绍: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共八十卷:赋一卷,诗十四卷,文六十五卷。司马光散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达。

他自称“颇慕古文”,“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因不刻意致力,他的文章颇有自然质朴之感。

名篇《谏院题名记》,精练明洁,富有感情。《训俭示康》教导儿子司马康厉行俭约,言简意赅地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