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刚正不阿的人物?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165 2025-01-21 04:39

一、历史上有哪些刚正不阿的人物?简要说说他的事迹

汉代文学家司马迁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怨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说的就是他

二、刚正不阿的名人例子加迹事?

刚正不阿的名人例子甲事迹。

这样的名人,比如说包拯。

他有名的就是秦香莲的事情。

用这部戏曲的故事。

三、与东方朔同朝为官的那个为人特刚正不阿的那个人叫啥?具体事例有什么可以表现?

是不是张汤! 他是专门管理刑法、条律的,词人刚直不阿,甚至可以说是和固执的一个人 他的主要事例可以体现为,当年他在落魄时是东方朔在皇帝面前举荐了他,让他做了大官 可是后来东方朔有了点事,他根本不帮他说“你虽是我的恩人,可是我不可以置大汉王法与不顾” 还是后来皇帝说这事作罢,这才了解,而东方朔也没恨他,因为他知道此人是个不管对别人还是自己都严格要求的人! 补充:要斩的那个人叫金吾子,是汉武帝刘彻母亲王太后的外孙,也就是皇帝的外甥,在京城是贵族,做了不少坏事,当初皇帝要斩他以正国法,皇帝他妈不许~~ 老张活该是很硬汉的把金吾子斩了~~~~

四、汉代还有谁是礼贤下士的著名人物

我们都熟悉张良拾履的传说,那么除了张良汉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呢?汉文帝时有一个著名的司法官,叫张释之,他在当时是以执法公正严明,不曲阿皇帝要求而闻名于世。有一次汉文帝出行,一个路人不明白情况,冲撞了汉文帝的坐骑,文帝马受惊,差点将汉文帝摔了下来。事后张释之按照冲撞御驾,判路人罚款。汉文帝大怒,说:“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张释之坚持他的原判,认为“法者,天子所 与天下公共也”,“如果法律应该如此而加重处罚,那么百姓就不会相信法律。我是廷尉,是最高司法官,廷尉是执掌天下公平的 人,如果我处罚有轻重,就会不平,一旦不平,则老百姓就不知道 怎么做事了。”汉文帝平息了怒火,最后同意了张释之的观点。 还有一次,张释之见皇太子与梁王一起乘车进宫,进司马门没有 按照规定下车,立刻追上去制止他们继续前进,并上书皇太后参 奏此事,汉文帝为此免冠向皇太后请罪,称:“教儿子不谨。”就是 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最高司法官,在一次朝会上,一个叫王生的 老人,当着三公九卿所有高级官员的面,对张释之说:“吾袜解, 为我结抹。”张释之就跪下给王生拴袜带,拴完之后,有人问王 生:“为什么一定要当众侮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株?”王生说: “我老了,地位也低,帮不了张廷尉什么忙,但他现在是天下名 臣,又能执掌法律之平,我很想能让他的威望更高一些,于是我 今天当众侮辱他,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加敬重他。”三公九卿听说 了,更加敬重张释之,而钦佩王生的贤明。

五、过而能改的名人例子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